生活感悟:为什么孩子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赵巧云
(2016-11-25 17:01:06)| 分类: 生活感悟 |
今天与一个学员交流,说到休学在家的孩子状况,妈妈说孩子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按照爱与幸福说的给孩子无条件的满足,可是孩子仍然不上学,孩子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妈妈认为孩子喜欢这大半年在家吃喝玩乐的生活。
与妈妈正在聊的时候,我的女儿中午下课和我一起吃饭,于是有了我和她的一小段对话:
我:“孩子不上学,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女儿:“我也很羡慕。”说完她笑了,我也乐了。
我:“那你为什么还在上学?”
女儿:“被逼的。”
我:“是谁逼的?社会?我们父母?老师?”
女儿:“责任。”
我:“责任从哪里来?”
女儿:“心。”
我:“心从哪里来?”
孩子笑翻了:“自己长的。”
我笑着佯装打了她一下:“臭丫头,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
然后孩子告诉我:“动力。”
女儿的回答,其实也正是上面学员困惑的解答。妈妈认为孩子没有压力,压力过大是高要求造成的,如果一点压力都没有,说明孩子责任心欠缺,原因是孩子被满足过多,不需要劳动就能得到,所以孩子失去了上进心,也就显得一点压力都没有。没有动力是因为被包办过多,孩子没有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自然就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妈妈很困惑地认为“我都按照爱与幸福理论说的去做的呀,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怎么孩子仍然不上学呢?”如果“无条件的爱”是以“去上学”为目的的,那么“无条件”就变成了“有条件”,而且目的很明显。所以这个无条件的爱就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手段,想让孩子好好上学的手段。孩子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自然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好,又哪来的动力呢?
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你们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吗?”妈妈回答:“爸爸比较弱,我自己认为人活着为了爱、责任。”我再问妈妈:“你为社会、陌生人、为家人付出多少?”妈妈说:“反正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对工作非常负责,对人即使是陌生人也热心,对家人可能有时候没有太多耐心,包容不够。”我又问:“你对工作负责,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吗?”妈妈回答:“以前是的,后来慢慢就不热爱了,所以辞职了。”
首先,妈妈认为爸爸比较弱,可以感受到妈妈对爸爸的认可度不够,觉得爸爸没有自己做得好。那么现实生活中妈妈对爸爸的尊重一定也不够,夫妻关系就不是真的好。
妈妈觉得自己做得不错,活着是为了爱和责任,所以工作很负责,原来热爱自己的工作,后来又不热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不认为这个妈妈工作很负责,只能说想通过工作来证明或获取些什么,才表现得很负责,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不热爱”。真正的热爱一定不是开始有后来又没有的,之所以这样,多半是期望落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工作没有了热情。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作劲头特别足,现在回忆起来,不自信所以想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带有目的所以后来期望没有达到,工作热情就迅速递减。现在我才真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不再想证明自己,只是享受,享受触摸生命的感动,享受被人信任的感动,享受孩子离开时候的笑脸。所以从我走过的历程,我暂时不认为这个妈妈是热爱工作的。
这个妈妈说对陌生人热心,对家人没有太多耐心和包容心。在家人面前的我们才是真实的我们,我们对陌生人没有期望,因为陌生人跟我们关系不大,所以反而容易热心,另一个原因是想得到陌生人的夸奖,所以表现得热心。一回家就原形毕露,伪装不下去了。家是修行的道场,如果我们对家人不够好,说明我们并不是真的具有爱的能力。
所以妈妈自我感觉的“好”其实只是华丽的肥皂泡,内心并没有那么阳光、积极、有爱,对孩子仍然有看不惯、高要求,那么孩子走不出去,就是必然的。当然,这条路确实充满了坎坷和荆棘,需要的是我们傻傻的坚持,可是我感觉到妈妈对爱与幸福理论的怀疑,没有了信,那么坚持就容易成为空话。我希望我的这篇记录能带给这个妈妈一点启发,祝福这个妈妈,祝福这个孩子!(赵巧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