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分类: 项目管理 | 
 
WBS的一般通用原理如下:
- WBS覆盖了项目工作的全部范围,不在WBS中的工作也不在项目中。
- 所有的可交付成果或输出产品都在WBS中得到表示。
- 每一级元素的总和都代表了次高级元素工作的百分之百(第二级所有元素的总和是项目工作或成本的百分之百)
- 每一个元素中的工作都等于其下属元素工作的总和。
- 细分应该是有逻辑性的,并要反映产品、服务或结果的本质特征。
- 每一个WBS元素都应该代表一个离散的工作元素,这些工作可以在WBS字典中进行描述。
- 每一个WBS元素都应该有一个唯一标识符。
- WBS元素的描述最好使用名词,如有必要,加上形容词。为了便于理解或是出于文化背景的原因,WBS描述要尽可能包括动词和修饰成分。然而,它们不能认为是活动,因为活动是通过WBS元素下发生的行为元素定义的。
- 每个WBS元素中的工作都可以用WBS字典来详细的描述,WBS字典可能成为工作陈述或工作授权文档的基础。
- 项目管理在所有的WBS中都是第二级元素。
- 项目利益相关者应该参与WBS开发。
- 在项目利益相关者WBS后,WBS应该成为基准。
- 成为基准的WBS应该有一个正式的变更过程。
- WBS应集中于项目输出或可交付成果,它不是一个组织图,也不是一个进度计划或资源表。
- 最低级WBS元素应该是在活动以上的那一级——工作包级。
- 最低级WBS元素应该允许对项目管理的足够的控制和可见度。
- 所有WBS的分支的最低级不必是一样的。
- 最低级不必太详细,否则会增加管理负担。
- WBS不反映元素间的时间关系或横向关系;所有的结构关系都是纵向的。
(摘自:格雷戈里T.豪根博士《Effective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s》)
 
- 8-80原则,有时又称2周原则。
就是任务分解最小到8小时,最大到80小时;目的是为了在项目执行期内更好的检查和控制。通过这一手段可以把项目的问题暴露在两周之内或更短的时间。制定项目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项目,任务分解的结果便是项目执行、检查、控制的依据,如果项目任务分解过于粗放,就难以进行细致的跟踪。如果某一任务的工期较长,建议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以便符合两周原则。
- 责任到人原则
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最好是能够分配到某一个具体的资源。如果某一项任务的资源由若干个资源一起完成,建议该任务再次分解,否则如果某一项任务出现问题,很难将责任定位到某一个人。
- 风险分解原则
任务分解过程中,如果遇到风险较大的任务,为了更好化解风险,应该将任务再次细分,必须能够更好更早暴露风险,为风险的解决和缓解提供帮助。
- 逐步求精原则
高质量的任务分解需要花费时间,而在项目前期不可能考虑到后期非常具体的任务,因此即将开始的任务需要非常精细的分解,未来的任务可以分解粗放一些。等到执行时再进行细化分解。
- 团队工作原则
项目计划的制定的主要责任人是项目经理,但不应该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工作。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尤其是在任务分解,工期估计对关键过程中一定要与项目成员一起进行。因为毕竟所在的任务的执行是和分解必须征得大家的同意和确认,从而可以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任务分解方面的意见分歧。 
利用下表我们可以检查WBS的细化程度:
下述问题的肯定回答越多,进一步分解工作包的理由就越充分。
- 有必要提高估计成本和工期的精确性吗
- 是不是不只一人对工作内容负责
- 有必要准确的知道工作包中活动的时间安排吗
- 在工作包的活动中需要成本支出吗
- 中间活动和其他工作包之间有任何关联吗
- 在执行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元素有任何重要时间的中断吗
- 过一定时间工作包中的资源需求变化吗
- 工作元素中的中间支付的前提有区别吗
- 在完成整个工作包之前有合适的可接受的准则吗
- 工作包中要执行的一部分工作能够被作为一个单元安排吗
- 有需要集中精力于一部分工作包的风险吗?这些工作包需要进一步的分解以使风险分散
- 工作包能够被清楚和完全地理解以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吗
资料来源:T Raz, S Globerson. Effective Sizing and Content Definition of Work Packages.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1998(9): 17-23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