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新知的挑战

分类: 幽室微烛 |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知识点在你的知识体系中是孤立的,你不能用原有的认知来连接这个点,比如左右脑的概念,如果你之前有关于脑神经的学习,或者认知学的基础,或者哲学的基础,你就会有更多的连接,会理解得更好,也能运用到孩子的养育中。
那么,一般的新手是怎么做的呢?
——复制记录,反复读记录。
其实,你即便是对记录背诵如流,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要理解一个孤立的知识点,不是死磕知识点,你所做的正确的事情是建立连接。
如何建立连接?
——转移阵地,在从别的领域去学习,以求打通。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学习也在别处,一些看似无关的领域往往存在重要的连接点。
就像挖出一课盘根错节的老树,你只在根部打洞,即使把地球挖穿都没用,你必须顺着根须前进的途径,扩展挖掘的区域。当然你可以不要根须,那树不就死了吗?就像失去联系的知识点,是死的知识。
体制教育的一个弊端,就是学到都是孤立的知识点,连接不够,大量的习题都是在题目的难度上下功夫,钻进去却没有拔出来。
学科知识有没有用?当然有用,而且是理解世界的基础,物理学可以帮助你理解物质世界,理解宇宙,理解未来,化学可以帮助你理解微观世界的原理,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各种函数公式,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其实学科的作用是让我们拥有不同的视角,掌握不同的思考工具,在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中
,建立连接,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有些什么领域是必须涉猎的呢?
——通识领域的学习,可以说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是建立知识体系的根基,称为元知识,有了大量广博的知识点,才可能产生知识之间的连接。
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有这样几个通识领域,是无论如何都要涉猎的:
- 哲学,当我们不断的追寻一个问题的背后本质,最后的问题都是哲学问题,我们可能认为哲学问题不接地气,那是因为我们很少寻根溯源。
- 心理学,了解我们自身的心理、大脑、行为,为自己的生理和行为建立一种联系。
- 经济学,是研究动机的学问,解密决策背后的原因。
- 历史:向我们展示一幅幅人类社会的场景,像生动的案例,供我们演练一些认知工具。
- 经典文学:如果之前的领域是人类赤裸裸的现实,那么文学给这一切以灵魂,给现实以温柔,让人回归感性,丰富人的感受。
因此,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不理解的时候,
- 首先要保持好奇心,专注力,把不理解的知识点放在我们的疑问区中。
- 其次,扩展不同的领域学习,初期要刻意建立连接。
- 同时,保持一定的输出,可以通过实践或者写作,写的过程就建立连接的过程。
如果不能写出来,说明连接是有问题的,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在每一次连接中立下路标,让路越走越明晰。
如何将每一次的连接,落到平时的具体实践中,下次再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