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岞美术馆(二)

分类: 人在旅途 |
美术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它是由一片厂房改造而成,组成一个松散的类似四合院的结构。褐灰色墙体,红瓦琉璃屋脊,不仅因袭厂房粗犷的工业风格,还融合各种特色的文化要素。
走进黑色古朴的大门,迎门十二道屏风,屏风前一方水池,对应屋顶一方露天的苍穹浮云。这种设计来源于闽南旧时民居中“四水归堂”,下雨天,四面屋顶的雨水滴落“深井”,因此叫做四水归堂。
沿着侧面的风雨长廊,继续行走,脚底是弧形的红瓦,竖着交错拼成的路面,空隙处填上海沙。当有阳光照耀时,闪闪发光,犹如大鱼的鳞片,也像海波粼粼,海滨渔村的要素巧妙融合在此。长廊一旁是展厅,粗糙花岗岩墙壁上,砌了几个通炉窗,可以一瞥展厅内部。通炉窗来自六七十年代的小卖部的,和外墙上从前民居的旧毛石,蕴含着厚重的故园情怀。
长廊尽头的休息处,月亮门连着小池塘,几只三角梅,镜花水月般的中式园林意境中,飘着异域咖啡的醇香。展厅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处似乎是不经意,实则精心的设计。自然天成的枯树盆景,展厅长长的下沉式会议桌,圆柱形水泥涵管中窥见的风景,无声的述说着被艺术眼光关照的生活。
艺术是人们对整体世界的局部的个性的表达,在这海之滨的平旷大地上,小岞美术馆优雅地伫立,用独特的方式展现着惠安文化,表达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风度,真诚,自信,对美的追求。给每一个经过的人,留下了充满视觉美感的回忆。相比于在海边建立起一个个海鲜大排档,贩卖艳俗纪念品的摊铺,美术馆的存在,免费的开放,确实是一种惊喜。
艺术来源生活,来源于岁月的沉淀,来源于包容和碰撞,也来源于一次次不经意中的惊喜。
美术馆外的风车在海风中哗哗的旋转,不觉中,橘黄的晚霞,已经给一角房檐勾勒成一副自然的画作,根雕和泥塑,还来不及欣赏,我们却要挥手作别:
再见,小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