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美——读李娟(二)

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
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真实地生活着,遵循着古老的规则,感受着自然的风霜雪雨。他们与自然之间,互相之间,坦诚相见。大自然是丰饶的,他们逐水草而居,用古老的方式与自然交易,繁衍生息。但是大自然又是严酷的,在现代科技力量微弱的大山深处,他们直面灾难、孤独、病痛,随遇而安。
李娟的目光,始终是平视的,没有居高临下的评判,没有匍匐在地的膜拜。她的文风,温暖而又独立,不煽情,不矫情,她的作品中有一种真实的美,这是她的魅力的根源。这里的“真实”是名词,不是形容词,意思是真实的生活,或者生活的真实。她在那片土地上的生活,她看到的人们,她与他们的交往,她的感受和思考,她无不真实的展现出来。
也许,表现真实不算什么,但是表现真实的美,就不容易了。因为真实生活充满繁琐、无奈,不堪,李娟的文章中,哈萨克牧民居麻是一个酒鬼,李娟一家艰辛的迁徙,她的妈妈顽强又琐碎......但是,我们读来,却感受到一种美,我们会为那些风趣的,充满生活的机智,笑出声来。我们会为浩渺神秘的大地,与人的渺小却不屈,内心震撼不已。我们也会为李娟的细腻丰富,充满哲思的思考,而陷入沉思。作品引起的这些共鸣,正是作品的美之所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是她的语言,表达方式,质是她的真实,生活的质朴之源。文与质相得益彰,优雅而又清晰的道出生活的美,这就是一个写作者追求的好文笔吧,李娟的文字做到了。
如何做到表现真实的美?也就是说怎样感受到真实生活的美,你只有真正感受到了,才可能变现出来,你感受不到,就只能借助矫饰,所以我们经常看得一些造作,或者虚张声势的非虚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不能打动人的。
想起孩子写作文的一些事,比如老师布置写秋天的美,孩子们大多写田野里麦浪滚滚,果园路硕果累累,还有大雁南飞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周围真实的世界,在季节变迁中的美,所以只能借助书本上的套路。
有一次,儿子写灰喜鹊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大约是说柳树上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一片碧绿,像一个绿色的宫殿。但是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来,柳树枯败,萧条,并非一片绿色,只有零星的几根绿色的枝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他说想象的,我说,你是认为这样的柳树不美吗?你很难写出它的美吗?他是可能是。我说,你想想李娟是怎样描写的,想想鲁迅是怎样写长妈妈的。之前我们讨论过鲁迅的长妈妈,长妈妈庸俗迷信,但在鲁迅笔下她是美的,因为鲁迅怀着对她的深厚感情。后来他改写了这段,描写了一种反差,突出零星绿色的可贵。
继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