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篇报道想到的

由一篇报道想到的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城市发展的文。一直以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是不断的增长,扩张,城镇化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这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某些明智的学者注意到了另一个相反的事实——城市的收缩。由于一些原因,比如经济转型,造成人口减少。
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下,不管的城市的设计者还是规划者,都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们认为发展才是正向的,才符合预期,收缩是消极的,也是人们极力排斥的。因此即使是出现了收缩的事实,也基本没有相应的措施。
处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对一切事情的预期都是发展、向前、做大做强,不能容忍停顿、落后、收缩。也从未想过不符合预期会如何,尤其没有想过这些看似相反词语,其实都不是消极的,只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已。
比如在教育方面,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业和各种才艺上,不断突破,名列前茅。但是事实是,成绩优秀的孩子毕竟只有一部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孩子怎么办?这是我们做父母不能接受的现实,也很少真正理性的去考虑的问题。
比如如今有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向往这大城市和体面轻松的职位,很少有人愿意降下身段,投身于真正需要人才的制造业,或者回到农村,利用自己的知识,建设发展新农村。大城市的机会固然多,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有的年轻人宁愿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也不愿意降下身段,踏踏实实去干一些实业。
文中又提到,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上,有两个策略应对收缩,一个是再发展,一个是精明收缩。
再发展就是复兴城市,刺激新的增长。但是,这个模式一般无效。它的思路还是在发展上。比如美国汽车工业城市底特律,面对工业的衰落带来的城市衰败,采取了再刺激城市发展的措施,最后资源耗尽,彻底破产。
精明收缩,就是换一种思路,它不把收缩看做一个消极面。量的收缩,不代表质也收缩,在质上做功夫。有时候小而精,具体而微,也是发展的一个方向。
当发展之路上遇到困顿和停滞,如果一味的执着,不顾事实,千方百计地刺激发展,不如承认事实,把它当做一次不同的机遇。比如学业不佳的孩子,费心八力地各种补习,孩子家长都两败俱伤,不如利用这个机会,不要执着孩子的学业,发挥他的优势,用大量的阅读来发展思维,开展通识教育,也许会是令一番出路。比如年轻人来到基层,他们的才智能得到极大的重视和运用,假以时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也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已有观念需要更新,是我们在遇到与发展预期不符是,越过的第一个障碍。只有越过障碍,才能专注于当前的境况,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