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

面
文/图:妙妈
当我从街道走过,无意瞥见茶色的落地玻璃幕墙中的影子,那是一张什么样的面孔呀,愁苦的,严肃的中年妇女的面孔,那是我吗?当我沉默的时候就是这样吗?我放慢脚步,无比挑剔地再次端详自己的面孔,了无生机、眉头微蹙、心事重重。我试着舒展面部肌肉,像摆脱一张面具似的,嘴角上扬,眼睛迎向光明的地方,深呼吸,但稍稍松懈,那张面具就像影子一样的笼罩下来。
保持一种愉悦的面孔竟然需要调动额外的力量,我感到一种隐隐的恐惧,意味着不愉快不幸福是一种常态吗?生活真的是那样的不堪吗?我望着阳光明媚的街道,身边装潢漂亮的商店里,陈列着各种精致的零食,我完全可以走进去,随心所欲挑选自己心头所喜。也可以在前面的披萨店里,大快朵颐。还可以在迎宾小姐的簇拥下,做个SPA,换个发型,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是什么才是问题?我暗中仔细的观察,迎面而过的人们,当他们交谈的时候,人们的表情是丰富的,侃侃而谈,幽默风趣,具体情况与话题、交谈的对象有关,是外界的影响控制了人的情绪。只有沉默着的人的表情才无可隐藏,有麻木不仁的、高傲不屑的、满脸忧伤的、还有愤愤然的,然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却是那种透着微微笑意,眉目舒展的面孔,充满了善意的、平和的,接纳的魅力。
我又注意看看孩子的面孔,那是一张新奇的,雀跃的,表情丰富的脸,它时刻变化着,为涌入眼里的景物,或者自得其乐,似乎内心有一个快乐的源泉。
难道人长大了,快乐的源泉就枯竭了?只有外界的给予,才能让心灵通过面孔,显示出暂时的良好状态,更多的时候,面孔的表情只是一种肌肉运动,与心灵无关。一个人独处时,是真实内心映照时刻,此时的面孔可以检测出内心的需求和缺失。
孩子们涉世未深,充满了好奇心,对快乐的要求也很简单,一块小小的巧克力,就足以让他们甜蜜不已。而当我们过尽千帆,好像再没有什么能拨动心弦,当我们要求更高、更远、更强,好像再没有什么能满足我们时,内心的源泉已经被无度的索取消耗殆尽。于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外部的认可,需要调动额外的力量,来调节本该自然流露的表情。
如果世界真像柏拉图的洞穴神话,那么,无视那些虚无变换的影子,走出枷锁捆绑的洞穴,迎着火光去找到生命的本源吧。在阅读和思考中,为自己创造一个个未知的领域,去探索一个个新的世界,活出生命的意义,露出由衷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