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依 依
(2017-03-18 22:58:41)分类: 人在旅途 |
杨 柳
在小区的院子里,中心区域的水塘边,栽种着几颗杨柳,我觉得是这个院子最具匠心的地方。春节刚过不久,长长的褐色的枝条上,突然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继而长成嫩嫩的新叶,像一只只娇俏的媚眼,随着漂浮的枝条,闪烁着蛊惑的光芒,走进一点好像能听到细细脆的笑声。冬天的萧瑟让人消沉,寒冷也麻木了人的感官,但杨柳的一番新面貌,总能让人新生的感觉。
再过几天,枝条变绿变软,柳叶也更繁盛,叶子中间有嫩黄的葇荑花序,虽然没有鲜艳的花朵,但长长的枝条在风中袅袅娜娜,颇有些婆娑的风姿。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枝头上缀满鲜艳的花朵,恐怕要破坏了杨柳的这份清雅。
每个物种进化到21世纪的今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呈现着和大自然和谐相融的最好形式,它的美就是自然造化之美。
大自然给予花草树木的美,千姿百态,人们欣赏着这一份自然的美丽,然后寄予各种寓意。从《诗经》的赋比兴,到唐诗宋词的托物言志,诗人们给予花草树木至美的语句,但其实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志向情趣。于是,自然之物,又拥有了一种人文之美。
杨柳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绝对是一个丰富的文化符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的依依垂浮,让人顿生留念、思乡之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寓意高洁、不从俗流的情操。还有杨柳顽强的生命力,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
当我站在一片烟雨之中,欣赏着杨柳风中的舞姿,水中的倩影,几只小鸟鸣翠柳,我看到的只是杨柳营造出来的一番风景,单单觉得这样很美。它所代表的意象,今天已很难有实际的应用。人们送别的地点不再是长亭外,古道边,也不是年年柳色的霸陵,现代化的机场高铁,也没有柳树可让人折柳相送。若有柳可送,只怕也让人觉得造作矫情了吧。
这大概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但那份人文之美已经成为一种情怀,正如高晓松说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