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采桑子》2
(2016-12-02 12:06:08)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
当遇到琴师董戈,虽然穷困潦倒,性情中的相通,艺术上的默契,在名媛义演的舞台上,他们浑然一体的合作,成就了大格格的刹那光华,成为她一生的绝唱。关于大格格唱腔和董戈琴声,作者在这里有一段精妙的描写。
“他们彼此深深地依恋着对方,这种依恋诚挚而痴迷……他们已经没有了现实,艺术的唯美性在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深刻共识与和谐,实在是一种诗化了的感受,这让每一个艺术家着迷的同时也蕴含着悲剧的到来。”
正如大格格母亲劝慰女儿所说:“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你和董戈这个架子早晚得拆,你不可能跟他这么厮混在一块儿唱戏,你得日子”。
所以说,董戈的离开也是必然的,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这个人激活了她的生机,点燃了她的光热,“她心灵的情调永远为她的戏曲,为那激扬的胡琴所感动着,鲜活而充沛。这是她人生的根,是她幸福的核心”,他的离开,也同时也带走了她的根,她的魂魄,空留下一幅世俗的缥缈躯壳。
自此,她的心活在戏里,活在与董戈唱弹相和的时光里。临终还交代丫丫,长大了唱青衣,要找个好琴师。现实世界的一切变故,丈夫的遗弃,家庭的横祸,甚至幼子夭折,于她亦没有悲泪涟涟,依然淡漠如常,依然每天雷打不动的对着护城河吊嗓子。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字字句句的唱词里,莫不是大格格自身的情感叹谓,连儿子的名字宁馨,也是取自《锁鳞囊》中惨遭变故的薛湘灵的儿子。可惜她的一生却没有迎来戏中的大团圆结局。
或许用世俗的圆满的参照大格格的一生,是不恰当的,“当嗜好一种事物,一旦寝馈到了一往情深不能自拔的痴迷当中,那么这个人多半已经不是这么世界的人了”,对大格格来说,对于现实的栖栖遑遑,却有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淡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