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广济桥

(2016-08-06 22:26:35)
分类: 人在旅途

游广济桥

 

游广济桥

第一次见到广济桥,是一张以桥为背景的照片。莫名地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去看看这座桥。

到潮州的第一个夜晚,穿过人潮涌动的东门城楼广济楼,走在江边的石板路上,扶栏远眺,横亘于韩江之上的广济桥,雄伟高大的桥墩之上,点点灯火勾勒着一座座亭台楼阁,水中的倒影如碎金般的荡漾。夜晚的桥上是不能行人的,这座声名在外的古桥此时有些沉静,独自散发着绰约的风姿。

桥底脉脉的流水,名叫韩江。得名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突然就感到这流动的不仅仅是水,还有满江的文气和诗意。

从地图上看,这条发源于福建巍巍武夷山的大江,从北向南流经潮州城时,绕了一个大大的弯,犹如母亲的双臂环抱着潮州古城,广济桥正处于怀抱的中央。这一段水域,是韩江水位比较开阔的地带,属于韩江中游,它的中下游往南流经三角洲平原,发散出若干支流,形成纵横交织的河网,不断与别的水系汇合、交融、分支,直至流入汕头,奔向南海。所以说这条江是潮州人的母亲河,而且也是广东省境内除珠江以外的第二大水系。

中华民族本就起源于大河文明,几千年来,大河大江哺育着我们的民族,造就了我们一脉相承的文明。而眼前这浩浩汤汤的韩江,它不仅带来了灌溉、航运之便,滋润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也造就了独特的潮汕文化。

河流滋养了人类,又阻隔了人类,于是桥梁应运而生,早期的桥梁只是实现简单的交通功能,随着文明程度的发展,桥梁也成为了文化和精神的载体。

第二天早晨,再次来到广济桥,细细品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建筑,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作。

这座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格的古桥,囊括了三种桥梁建筑模式——梁桥、浮桥、拱桥,是当今桥梁建筑史上的孤例。还有桥上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一座座精妙无比,以及中间的并排连接的十八梭船形成的浮桥,不由赞叹前人的智慧。

在这里,我看到建筑上的对称方正之美,相得益彰之美。

以笔直的桥面为中轴线,18座亭屋两两相对,12座楼阁穿桥而过 亭屋与楼阁交错对应,造型各异,一步一景。 原白的条状麻石桥面,和洁白的栏杆、梁柱,营造出一种飘逸空灵,调和了黛色楼檐和赤红屋顶的沉静凝重。栏槛望柱的简约朴实,映衬着屋脊优美柔和的弧线,檐牙轻快飞扬的韵味,和斗拱繁复精美的纹饰,门窗镂空的浮雕。

站在桥头,放眼望向桥尾,林立的廊柱,层叠的飞檐,向远处延伸,形成一块块空间,远山、天空、流水在这一块块对称的空间,组合成一幅幅不同的画面,重叠往复,虚实之间,变幻无穷。

走到桥中央,又是一副截然不同的体验,十八条梭船并列相连,组成一段宽阔的浮桥,人在上面,如履平地。走下高高的亭台,离江面如此的近,仿佛行在水上,还能感觉到水的荡漾。桥两边红旗猎猎,大书着“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我想潮州人,是有底气这样说的。

游走之间,一幅幅鎏金描彩的楹联匾额映入眼帘。二十四座楼台各有名号,飘逸潇洒如凌霄、登瀛、朝仙、乘驷,清丽似一首小令如飞虹、观滟、浥翠、澄鉴,磅礴大气如摘星、凌波、济川、云衢。再配以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楹联,“海月人千里,云天鹤一声”、“ 观影舟从梁上过,赏心云在水中飞”、“ 澄淡由宽蓄 空濛自远横”、“ 手攀星斗近 目接海天苍”,细细品鉴之下,诗情画意呼之欲出。

建筑艺术和文字为这座古桥注入了灵魂,八百年的沧桑历史又赋予了它深厚的底蕴。

从公元1171年的南宋年间,建造第一座桥墩,以浮桥现世,取名"康济桥"开始,到南宋淳熙七年(1180) ,成为浮桥与梁式桥相结合的桥梁。南宋庆元二年(1196) 已具后世广济桥之雏形,直至明宣德十年(1435),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明嘉靖九年(1530) "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从此形成。而今天我们所看到桥的模样,也是仿照那时的格局。当时,这里曾经是热闹非凡的桥市,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漫长的岁月里,大桥一次次的被洪水、飓风、战火损毁,历任州官或自筹,或组织捐款,带领人们一次次在残留的桥墩上修复,加建,每每读到“修复”、“又修复”这类的字眼,我总是会有种发自心底的感动,打不垮,摧不毁的顽强坚韧的民族精神,贯穿着几百年桥梁变迁史。

扶栏歇息,看着马不停蹄的流水,冲刷着桥底的古石梁,这些古代仅存的原件,无声地述说着曾经的荣耀和艰辛,繁荣和毁灭。

对于以往历史的传承,和对文物的保护,我们也许明白得太迟。

19883月,广济桥终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10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得以全面维修,功能上从交通纽带转变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当初修复的过程中,在航运发展和保护文物之间出现了矛盾,才有后来定时开启浮桥的方案,同时也为广济桥增添了一大看点,也为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借鉴方案。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泱泱大国来说,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然而抛弃了以往的发展终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一味沉溺在天朝大国的辉煌中, 无非是作茧自缚,故步自封。

一座桥,继往开来,连接着800多年的沧桑过往和未来无穷的岁月。

我走在桥上,走在当下,和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游人一样,走在属于一个普通人的当下,怀着属于一个普通人的美好愿望。

走下桥来,在江边,以桥为背景,拍照留影,同样的蓝天,同样的河流,同样的石桥 愿我们都能抵达美好的过往和未来,同赴一个美好的约定。

游广济桥

游广济桥

游广济桥

游广济桥

游广济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点人际交往
后一篇:很用心却无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