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的外号

分类: 岁月如歌 |
首当其冲的是我们尊敬的老师们,有一个语文老师,姓贺,我们叫他贺老六,因为鲁迅的《祝福》里有一个祥林嫂,是嫁给了贺老六,每当老师在讲台上讲评这段的时候,我们就在底下挤眉弄眼,乐不可支。化学老师姓姜,绰号姜摩尔,因为摩尔是化学里的一个基本单位,这个嘛,不褒不贬。班主任姓尹,绰号尹发糕,发糕是我们那儿的一种吃食,大米做的,发得蓬蓬的,因为尹老师人长得高大壮实,所以也确实名致实归。校长姓王,绰号王骷髅,因为他又高又瘦,脸上无肉,而且两颊陷进去很深,你说这绰号多形象。他还有一绰号叫幽灵,那时候我们每天要上晚自习,三个小时的漫漫长夜呀,难免开点小差,讲点小白话。有时候一堆人闹得正欢,突然其中的一个像被魔障了,一动不动,只有眼睛和嘴巴一个劲的向一边歪,好像在示意什么。有经验的马上故作镇定,若无其事,没经验还抬头去寻,OH,my
如果我的老师有幸(应该是不辛)看到了这篇,一定要大人有大量,其实人到中年的我们,已经理解了你们当时的良苦用心,只是由于篇幅命题所限,我想我会在以后来撰文追忆当年你们的淳淳教导。
不过对于我那些亲爱的同学们,我可就不客气了,我倒是希望大家能对号入座,咦,这不是我嘛?或者,嘘,这可不是我!
那时候流行一个称号,一般把在某一领域——开始时是学习,后来延伸到任一方面,独占鳌头,或者有所建树的某人,称为“硬腿”,再冠以姓氏,“张腿”,“李腿”,“王腿”,一时间,肉腿横飞,****。后来又流行过“竿子”的外号,竿子嘛,顾名思意,又高又瘦,主要指那帮男生,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据说是吃了骆驼牌111(就是林四娘和蔡九哥做广告的那个啥),以前在初中的小矮个,一进高中,就嗖嗖的往上窜,横向发展来不及呀,于是就变成了“张竿子”、“王竿子”、“李竿子”,这一下,教室里都快变成秋天的竹林了。还有一个“绑腿”的称谓,一般是指同性之间,如果谁和谁玩得好,就是那种下课了上厕所也要一起出的,他们之间就互称对方为“绑腿”,别人也会说,你的绑腿呢,什么什么的。
再就是用姓氏来起外号的,姓孙的,叫“孙猴子”,叫久了,直接一个“猴子”,当然,如果还有一姓孙的,他却长的牛高马大的,也叫“猴子”那不是有辱我们的智慧不是,我们叫他“孙大炮”,简称“大炮”,论身材,论音响,那就是一门大炮。姓丁的,叫“钉子”。姓周的,叫“周扒皮”。姓黄的,叫“黄狗”,罪过呀,也不知道当时伤害了人家没?姓胡的,叫“糊锅巴”,简称“锅巴”,姓甘的,叫“干鸡屎”,够恶心吧!当时黄、甘、胡三人是形影不离的损友,互相揭短,还不离不弃(这词恰当吗?),我老说他们是铁三角。
还有就是根据性格脾气的,有一个姓刘的女同学,曾经同一个寝室,因为人长的高大,又比较照顾人,颇有些威信,我们叫她“部长”。记得比较清楚的是,经常在她晚上洗完脚,洗袜子的时候,把自己换下了的袜子塞到她的盆里,她也不恼只是笑笑。还有一位姓祁的男同学,班上年龄最小,嘴巴却总是喋喋不休,人称“祁奶奶”。
一些外号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姓谢的,“谢毛儿”,“毛毛”是我们那儿对小孩的昵称,小时候叫,长大了改不了也叫,只要在前面加一个姓。其实我弟弟的小名就叫这个。有一些用从附近农村转到我们那儿上学的,被叫做“社佬”,因为当时农村基层单位是叫做什么公社的,现在叫乡,这个多少带点歧视的意思。
还有一些外号无从考证,比喻说一个姓彭的,被冠以“彭狗屎”的美称,至于为什么这样叫,没有道理可讲,叫的人多了,屎盆子就扣定了,众口铄金嘛。
还有一些比较温馨的,比喻“枝枝”’“梅梅”、“刚刚”,都是取自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