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保险(转)
(2015-09-30 16:29:15)
标签:
财经 |
分类: 金融地产 |
1、为什么老巴基本都投资财险公司?芒格在伯克希尔大会上的回答是寿险公司成本太高。
比如一个寿险公司,卖了一个分红险,大家都知道分红险至少是70%的利差要分给客户的,那这也就意味着分红险是赚得越多成本越高。比如中国人寿分红险利差在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是三七开。为了简化计算,我们不考虑其它的费用,只考虑利差这一块。
(1)如果人寿投资收益率假设5.5%能达到,那资金成本就是2%+(5.5%-2%)*0.7=4.45%
(2)象老巴年赚10%,那就要给客户2%+10%*0.7=9%,老巴只能拿1%
所以从这里面你就可以看出寿险的成本之高了,而财险是浮存金成本经常是可以为负的。
2、 当然老巴真想做寿险,可以做固定利率的,不给客户利差,给固定3%肯定能卖掉。但他不愿意锁定这种长期固定利率的负债,而且3%利率在米国不低了。但是老巴不想赌长期利率;不喜欢寿险随时可提取的特性;不喜欢为负债付成本。
3.、财险通常4倍杠杆,寿险10倍。老巴的偏股型投资风格在财险是安全的,在寿险就有危险,杠杆太高。所以寿险投资必须要配大量固定收益,这样也会大幅拉低投资资产收益率。
以下凡引用自《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均在文末标注年份。以下的保险皆指财险(或曰产险,非寿险)。
一、保险行业不太受尊重?很难提价
产险业的获利情况不但是相当的低,而且也是不太受尊重的行业,以早餐麦片为例,它的资产报酬率是汽车保险业的一倍(这也是为什么家乐氏与通用磨坊的股价净值比是五倍,而保险业者的股价净值比仅为一倍),麦片公司常常在调整产品售价,即便其生产成本没什么变,但消费者却连一个屁都不吭一声,但要是换做是保险业者,就算只是反映成本稍微调整一下价格,保户马上就会生气地跳起来,所以若你识相,最好是选择去卖高价的玉米片,而不是低价的汽车保险。
——1988年
二、保险行业不具备差异化?产品同质化,过度竞争
一般来说若企业处在产业面临供给过剩且为产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在整体表现、外观、售后服务等都无差异化)时,便极有可能发生获利警讯,当然若价格或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透过政府立法干预、非法勾结或国际性联合垄断如OPEC欧佩克),能获得控制或可稍微免除自由市场竞争。否则若客户不会在乎其所采用的产品或通路服务由谁提供,成本与价格系由完全竞争来决定。如此产业铁定会面临悲惨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厂商皆努力强调并建立本身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这种作法在糖果有用(消费者会指明品牌),而砂糖却没有用。(难道你听过有人会说:“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
——1982年
回归正题谈到保险业,供给量可以马上提高,只要保险企业增加点资本(有些时候由于州政府立法保障保户免于保险公司倒闭风险,甚至可以不用增加资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除了发生股市大崩盘或自然界的大天灾)保险业皆处于过度竞争的环境下经营,通常来说尽管勇于尝试多变化,保险企业所销售的保单多属于无差异化的一般商品(许多保户包含大公司的经理人在内,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投保的是那一家保险公司),所以保险业在教科书当中一般被归类为面临供给过剩且产品一般商品化死胡同的艰困行业。
——1982年
三、账目可调节性强,大部分人看不懂?报表容易隐藏不利的情况
保险业,跟其它行业一样,不良的经营阶层对不良的营运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良的帐务,俗语说:「你很难让一个空沙包站得直挺挺的」。当然大部份的经营阶层都尽力正正当当的游戏规则玩,但即使是正直的管理当局在面对获利不佳的情况时,下意识多多少少也不会愿意完全承认走下坡的窘境。
——1982年
四、保单的期限越长,错误就越难被发现?
未来的不确定性强
但若预测1982
年的保险业承销会很惨,那就不会有什么好怕的了,因为结果已经由目前同业的杀价行为,加上保险契约的先天性质获得了印证。当许多汽车保险保单以六个月为期来定价并发售,而许多产物保险以三年为期,而意外保险同业一般流通的期间则略低于十二个月。当然价格在保险有效的期间内是固定的,因此今年销售的合约(业内的说法,称之为保费收入)大概会决定明年保费收入的一半,而另外一半则由明年签下的保险契约来决定,因此获利的情况自然而然会递延,也就是说若你在定价上犯了错误,那你所受的痛苦可能会持续一阵子。注意下表所列为每年保费收入成长率与其对当年与隔年度获利的影响,而结果正如同你所预期的一样,当保费收入以二位数成长,则当年与隔年的获利数字就会很好看,但若保费收入仅能以个位数成长,则表示承销结果就会变得很差。
——1981年
注: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可以看出巴菲特对保险的几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这期间讲保险的较少;二是20世纪80年代,这期间多为“抱怨”行业内的过度竞争;三是20世纪90年代后,巴菲特找到了保险更好的盈利模式。
五、如果保险公司投资能力肉肉的,会怎样?
让我再次强调,无成本的浮存金并不是我们期待财产和财产和意外险行业的所有产出。在于保险行业只有非常少量的“伯克希尔品质”的浮存金。在 2011 年之前的 45 个年份中的 37 个,保险行业的保费都不足以覆盖债权和费用之和。因此,该行业有形资产的整体回报在已经几十年来落后于美国工业的平均回报,而且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几乎肯定还会继续。
只有将保险业的承保结果与保险浮存金可以获得的无风险收益做比较,才可以正确地评估一家财产意外险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当然,一家保险公司利用其浮存金与股东资金所能创造的投资收益也很重要,这也是投资人在评估保险公司的经营表现时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就我们现在讨论的内容来说,这些是需要另做分析的。保险浮存金的价值——实际上应当说是把它们从保险运营转移至投资运营时的价格——可以简单地以长期无风险的利率作为评估标准。(1993年信)
我们最主要的生意就是保险业务——虽然其他的事业体也相当重要。想要了解伯克希尔,你就必须知道如何去评估一家保险公司。其中的关键因素有:1、这项生意所能产生的浮存金数量;2、它的成本;(最为重要的是)3、对这两个因素的长期展望。(2000年信)
我们的成绩之所以这么出色,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拥有真正杰出的经理人。保险公司出售的保单都不是专卖品,相互之间可以任意复制对方的产品,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关键专利、核心不动产以及任何独特的自然资源来保护其竞争定位。通常情况下,品牌的重要性也不那么明显。因此,关键因素在于管理者的头脑、纪律以及品格。我们旗下的经理人具备所有这些特性。(2003年信)
让我再一次强调,免费使用浮存金并不是整个财产险行业的普遍现象:在大部分时间里,保险费并不足以支付客户的索赔及公司运营费用。结果,整个产业的有形资产回报,在数十年里都远低于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回报。(2009年信)
事实上,伯克希尔的浮存金,也并非在所有的年份均“免费”。20世纪八十年代前,大部分年份是less than zero(免费)的,但1982年至1992年将近十年时间,由于保险业竞争加剧(原因在后面的文字中将继续展开),都是有成本的。而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加强再保险业务,以及全并购GEICO后,才逐步将浮存金变成“免费”
。(实际上还有承保收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