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58c32335gdd37f77082e0&690
对于3岁前的小毛头Happy来说,吃喝拉撒还不能完全独立,在家老人看护时间较多,在他小脑袋瓜里,“朋友”、“伙伴”的意义也仅停留在概念上,最多定义在早教班那几个相熟的同学:悠悠、苏芮、王子谦、俊源……每当大人问他“你有好朋友吗”?便会面带笑容、煞有介事地介绍一番。
Happy小时候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到了新环境,会怕生胆怯。自2岁半,我一次又一次把他带到小朋友中间,创造机会让他与同龄人相处,我不仅看到了他洋溢着自信快乐的灿烂笑脸,还发现了和大人在一起时没表现出来的、那些潜在的能力与品质:过马路时主动牵手小伙伴,遇到困难时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想办法”,拿到好东西分发给小朋友,游玩时提醒别人他认为危险不能做的事,长途步行走在队伍前面时,主动要求停下来等待后面的同学等等。
这些发现,都是自然无意中偶得,我更加确信,有伴的童年最快乐。人是群居动物,在相互关照比对中,彼此慰藉、共同成长。从这个角度讲,独生子女的政策太不合乎人性:大人堆里被捧做“小太阳”,资源永远倾向于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管教多,互动少;传授多,体验少;受惠多,礼让少;纸上得来多,起身躬行少……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缺乏同理心不能体谅别人。而在与小伙伴玩耍中,孩子不仅认识他人,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逐步建立与他人合作意识,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确立集体观念,养成正确的品行与习惯等等。
我想无论大人怎样努力,都无法做到孩子与孩子两两相对时的自然与平等,那种天然的亲近,你理解我、我理解你,我们是一样的,有同样高矮的个头,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想法、共同的爱好、甚至是共同的能力。孩子中何尝没有“社会”?我们在一起,有比较、好恶,有感兴趣的人和事,有相互交流的方式与办法——有分歧就有一致,有别扭就有开怀,有困难挡路就有方法开道……开阔草地上尽情撒欢、饭桌上争先恐后、狼吞虎咽,互动游戏中嬉戏追逐,每一次都是“疯”到兴奋忘我、满头大汗……
最近一部《致青春》让网上关于青春的讨论不断,已为人父母、逐渐老去的80后们集体慨叹韶华易逝、青春难留。只是当我们祭奠青春之始,莫不回味攀比起看似离我们更为遥远的童年:那些存储于记忆中天真烂漫的轻松桥段,那些纯度如此高、轻松无忧、没心没肺的笑容,那些打打闹闹、不掺杂一丝功利心的童年玩伴,都成为生命初始里珍贵的部分,温暖着我们长长的一生。
有你相伴,快乐童年。
http://s16/mw690/58c32335gdd38010c5acf&69001
http://s4/mw690/58c32335gdd37fbfe41a3&69002
http://s12/mw690/58c32335g7c859964691b&690
03
http://s14/mw690/58c32335g7c859e1ac46d&69004
http://s11/mw690/58c32335gdd382ec7ceaa&690
05
http://s8/mw690/58c32335gdd383a0d4737&69006
http://s10/mw690/58c32335gdd38110a6cfe&690
07
http://s2/mw690/58c32335gdd38141fd9e1&69008
http://s11/mw690/58c32335gdd381a0c5e6a&690
09
http://s1/mw690/58c32335gdd381ddf99d0&690
10
http://s15/mw690/58c32335t7c85a29991de&690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