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bmiddle/58c32335hbc6f112cf178&690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2010年的4月末,儿子Happy的到来让我成了一名幸福的妈妈。历经十月怀胎的艰辛,从历时4小时撕心裂肺的产痛中挣扎出来,鼻翼里插着氧气管,无力地瘫软在产床上,朦胧中,护士手中托着的红粉粉的小肉团,用初到人间第一声嘹亮的啼哭问候了我,仿佛一道通透的白光,“唰”得一声点亮了我的世界。
刚刚娩出孩子,为娘并没有被掏空的感觉,反而是相当兴奋的,间或夹杂着点小喜悦和小成就感,以至于嘴巴不停,在医生缝合伤口的档儿,东南西北地跟她们神聊。40分钟后,产床推着出来,陆续见到了老公、婆婆,端详着小车里熟睡的宝贝,疼痛仿佛一扫而光,一瞬间意识到自己当妈妈了,幸福涨满心间,真希望时间定格于此。
生产对一个母亲而言,是新生的过程,疼痛夹杂着喜悦。面对一个新生命的茫然与期待,面对心理与生理都相对孱弱不能自理的自己,面对接下来即将要开启的新生活,一向较为淡定的我还是有些无助和忐忑。
还记得,产前的那几周,虽然关于孕产方面的书籍读了不少,可对于真正将要到来的生产,没有实战经验的我还是无法避免地焦虑,甚至打电话询问过来人,宝宝出生后是否母婴同室,院方如何妥善安排,如何区别对待每一个新出生的宝宝,心里暗想可别抱错了呀。呵呵,那种紧张,想必是受了影视剧的影响。
罗嗦了这么多,皆因被唤醒的记忆。时至两年后的今天,在儿子将要满2周岁之际,把这一段经历扒拉出来,跟大家聊聊关于“月嫂”的话题,希望能给准妈妈们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月嫂请还是不请。我的看法是能请尽量请。这个主要依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但总的来说,请了要比不请好。不论家里有多少长辈和帮手,在技巧和经验上都不能与一天到晚、月月年年与新生儿打交道的月嫂相比。虽然月嫂专业水平优劣有别,良心有好坏之分,但跟家里普通人比起来,她们对新生儿护理更为熟悉,对照料产妇更为了解。如产妇多久能下地活动,吃什么最下奶,新生儿一天喂多少,夜里醒几次,多久洗一次澡,便便是什么样的,不同的哭声反映了什么状况等等,这里除了经验,多少还包含着些现代科学的育儿理论,是咱家里普通人所不掌握的。还记得当时月嫂张姐是从医院到家里一直陪过来的,她的到来,令全家人松了一口气,我觉得很幸运,遇到她这么好的人,40岁左右,干净勤快、手脚麻利,心眼也好,医院里不仅照顾母子吃喝,还帮着洗洗涮涮,对孩子非常细心,夜里多次醒来给宝宝换尿布,喂奶,看着她真是很辛苦。心想自己只生一个孩子,做一个月子,但对于她们这些24小时入户的月嫂来说,这种折磨人的月子是月月年年一个接着一个啊。
其次,请什么等级的月嫂。现在的月嫂公司内部都是分等级的,级别高的,价格自然也高。但是,亲们注意一点,这只是他们公司内部自行认定的,在国家来说,月嫂这个服务行业目前是没有统一执行标准的。也就是说,A公司里的金牌月嫂,未必就比B公司里的银牌月嫂好。这就需要比较和鉴别了,而对于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的孕妇来说,往往是到一家比较知名的公司,听听介绍后就直接点将签单了,这样做是很不妥当的,花了银子未必办好事。
再次,如何请月嫂。要想请个价格实惠,性价比高的月嫂,功课一定要提前做好。尽早谋划,多向身边好友,同事或本地的过来人请教,毕竟“金杯银杯不如顾客的口碑”。何况,月嫂这个行业,就像装修业,主客体之间信息量极大不对称,临近生产关头再考虑,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很容易上当被宰。再一个,口碑好的月嫂,往往主动找上门签约的客户也很多,要想争取到她,当然要提前排队了。赶上龙年、虎年这样的人们观念里的好年头,生孩子扎堆,提前个一年半载预订是很正常的。再次,预定好月嫂后,孕期也要与她们常保持联络,她们多少会给予一些实际指导,如,为新生儿准备哪些物品,本地医院产科条件怎么样,医生护士孰优孰劣,如何顺利入院待产等等。若不能保持联络,万一产妇出现紧急情况,如提前破水等,还是很被动的。
说了这么多,源自亲身体会。总的来说,月嫂陪我经历了那段特殊时期,对我帮助很多,我对张姐一直是心存感激的,虽然平时也仅是年节发个信息,联系并不多,后来又听说她陪读女儿中考,已辞职不干了。写下此文,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