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erribletwo”宝贝,你家有吗?——探讨解析秩序敏感期孩子的教养之惑

(2012-03-12 08:14:48)
标签:

terrible

two

秩序敏感期

社会适应能力

happy宝

分类: 妈咪观点






    周六一早6点多醒来,1岁10个半月的Happy似乎就不大高兴,好像没睡够,小脸耷拉着,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哼哼唧唧,嘴里喊着“痒—痒”,用力撕扯着妈妈刚给穿好的衣服,一会说要爬窗台,一会又要看《巧虎》,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看会电视,中间又被爸爸打断,强行亲吻,抢夺食物,Happy烦躁地一边推搡老爸,一边大哭。

 

    妈妈在一旁看得忧心且气愤。忧心在于不明白孩子的状况,是哪里不舒服还是没睡好,为什么不高兴?气愤的是当爹的忙中添乱,把孩子当玩具,不分时间场合地点,不管孩子是否乐意,强亲强抱,而不尊重他的感受。

 

    之后是上午的9点,吃过早饭,匆匆赶去早教中心,阳光班的第六节课。从上周末第五节开始,MM就发现Happy兴致不高,是对固化的环节失去了新鲜感,还是翻来覆去那几样玩具玩腻了?或者,就是不舒服、不高兴,从开始到结束,一脸的严肃。随后,休息区,认准了一篮一粉两个板凳,认真地把他们分配给自己和妈妈,走到哪儿抱到哪儿,别人甭想碰一下;一米高的抱抱熊直接撂倒,跨上去当马骑,中间有小朋友也想上来,撇嘴大哭不同意;推着充气的瑜伽球走来走去,别的小朋友上来摸摸,嗯嗯大叫着,唯恐别人抢走似的,以最快速度跑开;夜里睡觉,大约1点钟,突然大哭,是晚饭吃多了肠胃不舒服还是做梦吓着了,妈妈抱着,从卧室到客厅来回踱步,试着交流:

 

    ——MM:Happy怎么了,肚子痛吗?趴在妈妈肩膀上吧。

    ——Happy:……(哭得更大声了,闭着眼,不理睬)

    ——MM:happy是肚子痛还是害怕,告诉妈妈。

    ——Happy:妈妈…害怕……

    ——MM:Happy做梦了?HAPPY不怕,MM抱着呢。

    ——Happy:(边哭边说)妈妈…外…阳台……

    ——MM:天黑了,阳台冷,我们不去阳台,你看看,黑吧(妈妈转过身,背对着阳台,让Happy自己看)?

    ——Happy:(渐渐平静下来)妈妈…里(意为去卧室)

    ——MM:对,我们去卧室睡觉。明天Happy睡醒了,太阳公公也起床了,我们就去阳台玩。

    ——Happy:嗯(不哭了,躺在妈妈怀里,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夜里哭了3、4次,这种状况,是原来几乎从未出现过的,应该是偶然原因引起的。但这段时间,尤其是近2周来,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不听招呼,遇事常不耐烦,着急发脾气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后者让我想起,不久前网上看到关于“terrible two”及秩序敏感期的说法,我想,1岁10个半月的Happy大概是到了成长的这一阶段了吧。

 

    何谓“terrible two”?“terrible two”直译为“令人头痛的两岁”。指宝贝大约2岁左右,会经历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表现为个人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在成人眼里没往常那么听话了,常与大人对着干,自己的东西不愿意与人分享,遇事容易急躁、哭闹,稍不如意就发脾气,甚至出现摔东西、打人等攻击性行为。

   

    秩序敏感期是指,2岁左右,随着宝宝思维的发展与活跃,对周围的客观世界包括空间、时间、物体摆放位置、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等进行初步的感知和认识的敏感期,它是宝贝安全感的由来,关系到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比如,吃香蕉时,如果大人帮着拨皮,宝贝会强烈抗议,非要自己剥,对于已经剥开的皮,恨不得再重新长回去,或者再拿一只新的自己重新剥;去公园,每次必须走同一条路;下台阶必须自己走,如果谁要扶他一下必须重新返回去自己走。专家的观点是,这么小的宝宝如此坚持自己的习惯和做法,谈不上任性或是故意与大人作对,而是他正在度过秩序敏感期呢。

 

    身为一名70末80初年代出生的新手父母,改革开放初期的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与前人相比,应是相对优越的,但怎么也无法跟自己的下一代相比。当我做了母亲,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常会不自觉地回顾自己小时候,当然,纵使记忆力再怎么好,也不可能记得2岁时的事情,不过,我还是依稀记得大约3、4岁时,揭瓶子的标签而被妈妈训斥打骂的事情,如果依照现在育儿专家的观点,那时的我正在发展精细动作呢,家长鼓励引导还来不及呢,怎又能责骂?

 

    这就是今天的重点,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待?关于方式和方法的问题。

 

    了解这些信息以后,我的感受是,无论“terrible two”还是秩序敏感期,均是小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对于孩子种种“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大人首先要保持理解和尊重的心态,尤其是不要受外界干扰,因为在一些不理解的老年人看来,安抚这一招这似乎有些纵容和娇惯孩子,但是没办法,既然是第一次做妈妈,既然没经验,听专家的总是相对牢靠些。

 

    其次,多掌握些科学方法,在育儿论坛里潜水多了,会发现自己懂得越来越多但又感叹自己知道了解得越来越少。知识越积累越多毋庸置疑,但越深入越会发现有这么多细枝末节自己未留意过,有这么多可以称得上“学问”的东西,孩子发出的信号被我们疏忽或是误解了。

 

    再次,不偏不倚,合理处置。方法很多,试着在实践中归纳总结。比如,哭闹时,给予适当的满足与安慰;转移孩子注意力或提前多做一个备选方案让孩子自己选择等等,尽量做到既不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及成长规律,又避免养成的任性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