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不少大人眼中我是个好孩子。不脸红地说,学习成绩不错,性格虽不算多么乖巧,但也绝对不逾矩,文静诚实、规矩守信。
我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被所在的实验班老师推荐参加公司(那时叫矿务局)小学生数学竞赛,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大概是个周末的上午,爸爸加班,只有我和妈妈在家,老师要求很急,让我立刻赶到学校安排布置考前事宜。
我家距离学校不算远,但步行的话也得20分钟。为了不迟到,老妈二话没说,当即决定骑上爸爸的大轮自行车送我。在我印象中,这车因为太大个,妈妈是没骑过的。可这一次,她却骑得娴熟且快,出了家门,一路向南,中间穿过一个十字路口,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我歪着屁股,斜着身子,窝在冰冷的前梁上,身后传来妈妈重重的喘气声,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我明显地感觉到她的兴奋与喜悦。
那是我第一次“被”比较,时隔多年,这个情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我想我的荣辱观、进取心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确立并启蒙的。
一个7岁的女孩,刚踏入校门,混沌未开,虽然也被大人耳提面命好好学习,但对成绩、名次、荣誉等依然没有多大概念。送我参赛,妈妈一次无心的表现让我敏感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体会到原来自己不知觉的努力能够带给大人这么大的喜悦与满足。
孩子总归是孩子,在认知不清,无法准确判断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就是他们眼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大到信仰、目标、方向,小到一件芝麻小事的是非对错,由孩子自己生发出的这种体会式的确认比灌输效果好得多,有多多?大概会影响一辈子。
为什么跟你絮叨这事?当然是有原因的。今天,你在学校表现还不错,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当不同的老师都在表达对你的肯定时,我既平静又喜悦。平静的是,这些都在意料之中,我们有备而来;喜悦的是妈妈为你付出的耐心与关注,已在点滴之中显现出来。
这一幕,一下激活了20多年前的记忆,我仿佛又回到那个春寒料峭的上午。不禁慨叹,一代又一代感情与内容的复制,多么相似。你还如此小,不到2岁,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你的期待哟。
强者会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希望能怀着一颗平和的心陪伴你成长,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是“慢养”,只愿能帮助你发现更好的自己。Happy,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