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东高校
山东高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10
  • 关注人气:1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k莒县四校合一整合成立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404)

(2014-09-12 17:28:44)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职学校更名升格设置

志当存高远 山高人为峰

—— 记全国十佳教育工作者、莒县职教中心校长王富荣

通讯员 许传昌 宋年学 记者 孟凡星

这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格魅力的校长。一位教师对王富荣有过这样的评价:最令人感动的品德是善良,最令人敬佩的特点是睿智,最让人感叹的情怀是真诚。是的,莒县职教中心倡导的是人性化的和谐的学校管理文化,这是信念与智慧相结合所形成的高度个性化的产物,也是他为莒县职教中心定义的核心竞争力。

    1979年师范毕业的他,先后在教育和党政任过职。自2004年就任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他以一个开拓者的魄力,一个改革者的胆略,设计了一张当时人们不敢想象的学校发展蓝图:率先提出了通过教育的自身价值显示和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赢得社会的巨大投入的发展思路。提出“苦练内功,创出实绩,在公众中树立职教中心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信誉”。王富荣认为,只有学校声誉提高了,教育质量上去了,才能步入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的确,自他担任校长以来,莒县职教中心一年一个台阶,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从一开始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境地到2009年突破3000人大关,在籍学生更是达到近7000人;

    校园面积由不足27000㎡扩大到220000㎡,校舍面积由不足4000㎡增加到72000㎡。

    从原来毕业生无人问津,毕业面临失业,到现在一个学生多个岗位等着要、抢着要。学校就业安置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2005年学校被授予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200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7年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千所县级职教中心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被列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200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9年,学校先后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状”、“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创新科研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县直事业单位第一名。

    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王富荣校长究竟有何魔法,让一所职业学校如此迅速地发展,他又是如何管理他的职教天地,使学校年年创新,走出一条以特色铸名校的办学新路?

    关键的一步棋,带活了全局

    2004年以前,莒县职业教育跌入发展的低谷,全县4处职业学校连续数年招生不足百人,教职工人心涣散,一度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20044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第一、二、三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整合成立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原来就从事过教育工作的王富荣被任命为校长。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阅历和一心干事创业的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困难,更多的是机遇:一方面正值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一方面当时正是初中毕业生分流的关键时期,生源比较充足。机遇就在眼前,就看如何把握。招生成为他上任后烧起的第一把火,他把招生作为事关学校生存的头等大事,创造性地实施包片分组的招生方法,自己身先士卒,亲自跑乡镇,到学生中间搞宣传,开座谈会,宣传上职校的好处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把职业教育的火种播撒在莒县的每一处中学,使得知识改变命运、技术创造未来的信念渐渐深入学生的心中。一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县21个乡镇,回忆当时情景,王校长说自己是“费尽了心,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辛的付出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当年学校招生达到了1321人,在当时职业学校普通招生难的大环境下,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关键的一步棋,带活了全局。从此,莒县职业教育好像安装了强力引擎,直至今年,学校招生数量在全市同类校中稳居第一。

    唱好三步曲:成才有保障,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招来学生只是成功了一半,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保证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用得上。”王富荣为学校设计了“三步曲”,第一步:扩大招生;第二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步:抓好就业安置。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王校长的睿智和务实得到了充分体现。20046月,他提出“成才有保障,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学生培养目标。围绕着这一目标,职教中心展开了全方位的办学创新实践:

    ———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积极推行校际联合,校企合作。与日韩院校签署协议,互派教师、学生培训交流,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搭建平台;山东技师学院教学基地、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教学基地的建立,使学校在办学格局上跳出了区域,办学层次、办学等级飞速提升。依托企业雄厚的技术、设备力量,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学生入学即拥有“工人”和“学生”两种身份,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里学习操作流程,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目前,该校与县内晨曦集团、海港集团、文正制衣、华泰纸业、博源生化等企业以及青岛圣美尔、烟台富士康、浙江茉织华等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承担了全部学生的教学实践,包括一年级新生的践习、二年级学习的实训、三年级学习的项岗实习。

    ——— 在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方面,探索推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并在全省推广。承担了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职业学校教学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两个课题,2009年已经结题。目前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

    ——— 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方面,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主,教学工作以实践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以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强化技能训练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主,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专业实习教学管理,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苦练专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毕业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

    ——— 在办学模式创新方面,凸显职业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短期培训、职前职后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创新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和方法,立足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举办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每年为企业乡村培训各类技术人才5000余人,逐步形成了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两大培训品牌及计算机培训和服装制作培训等特色培训项目。

    创新实践使莒县职教中心收获了丰硕成果: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有262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连续两年在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高职升学率始终保持在 85%以上……

    牢记座右铭: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王富荣校长的座右铭。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以后即将走上技术工作岗位,能够被优秀的企业所录用是他们选择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努力学习,掌握好技术的动力。王校长送给学生三道护身符,为学生的就业铺筑康庄大道。第一道;签合同,保证学生成长与就业,全日制学生一入校,学校即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培养合同》,未升入高等院校的,学校全部推荐就业并与学生签订《安置协议书》,就业两年内,若出现非自身因素下岗的,该校负责重新推荐就业。第二道:三“不安置”。本着对学生及家长负责的态度,学校会到用人单位就家长关心的问题,如工资待遇、人身安全等进行考察,学校坚持“学生学不完规定课程的不安置,学校未考察的用人单位不安置,考察不合格的不安置”。第三道:毕业生成长,学校长久跟踪。凡经学校安置出去的学生,他们采取回访、跟踪督查的办法,对学生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问题,即召回学生重新安置。目前,学校就业安置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已向社会输送有一定技术特长人才两万余人

    对于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王校长也为他们想到了,搭建了升入高等学府的平台。该校率先与韩国东义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结成姊妹联谊学校,现已有两批学生赴韩就读,留学深造。

    6年来,他体会到成功的幸福和学生成才的喜悦,也有办学的艰辛和受挫的苦恼。即使如此,他始终牢记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校长的责任与义务,默默耕耘付出,鲜于计较得失。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

    好校长最盼望的是有好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办出一流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好校长最盼望的是有好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王富荣校长逢会必提的一个话题。

    王校长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点,是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发动机”。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必须把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置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历、技能提升达标,把教师送对口企业进行短、中期锻炼;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新技术培训;选送教师参加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出国进修;政策上鼓励在职教师获取“双师”技术职称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目前,学校已有80多位教师具有工程师和技师等职业资格中级职务,1位教师具有高级技师职称,12位教师是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考评员,6位专业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经营学校,放大社会效益

    在校中职长班、企业员工工学交替、社会短期培训“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是王富荣校长为莒县职教中心构建的战略发展框架。

    “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还要成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加油站,农村各类人才学习实用技术的充电器。”王富荣校长一直把延伸职能服务社会作为义不容辞责任。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合,举办面向企业和乡村的各类短期培训班,先后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2万余名。这一举措可谓一举多得,一是为政府解忧,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增加了就业创业机会;二是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三是提高了综合办学效益,而这也正体现了王校长“经营学校”这一理念。2008年,王校长提出“我们不仅要管理好学校,还要经营好学校”,他把“经营学校”解释为: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筹划和运作学校,把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增强学校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达到学校可持续发展。他认为,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借鉴企业经营模式,学会市场营销,提高成本效益,搞好资本运营,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打造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才能乘风破浪,直挂风帆。20104月,在他的倡导下,由莒县职教中心牵头,由88家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莒县职教集团正式成立。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是王富荣的一贯追求。不管工作多忙,他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书看报,积极参加培训班,加强政治学习,理论修养、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人能,重视其发展。他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天道酬勤。王富荣校长,一个视职教为生命的人,以深厚的理论,不屈不挠的实干精神,和一位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克难而上,锐意改革,将莒县职业教育从低谷中带出,给同类学校提供了典范,树立了榜样。他本人因工作成绩突出而成为山东省“百名优秀知名职教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十佳教育工作者”、“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先进个人”。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面对众多的荣誉,王富荣深知前面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他正以坚定的信念,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在创建名校大校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http://www.jzw.gov.cn/bbs/read.php?tid-83298.html(莒县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