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济宁学院正式揭牌(20081116)

标签:
股票 |
分类: 高校设置更名升格合并 |
济宁学院正式揭牌
黄胜出席
日期:20081117
http://paper.dzwww.com/dzrb/data/20081117/html/2/content_4.html(大众网)
济宁学院正式揭牌
关键字:济宁,教育,曲阜
作者:本网综合
11月16日上午,济宁学院揭牌庆典暨本科教学迎评启动仪式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据介绍,新挂牌的济宁学院将曲阜师范学校整建制并入,规模大大提升。济宁学院的挂牌,也标志着我省原有师专升本工程圆满结束。
济宁学院溯源于1951年成立的滕县专区干部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建立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其后几经变迁,1971年恢复重建济宁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国务院批准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济宁学院。
济宁学院新校于2007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学校占地1427亩,校舍建筑面积35.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94万册。校友教职工851人,其中专任教师610人,博士20人,硕士333人,教授36人,副教授128人。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9478人,设13个系4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五大学科门类。学院设有附属高中、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2008年11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准,百年老校曲阜师范学校整建制并入济宁学院。
http://www.kmzx.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33(孔孟之乡网)
教育部关于同意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济宁学院的通知
教发函[2007]34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济宁学院的函》(鲁政字[2005]229号)收悉。
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济宁学院,学院代码为:10454;同时撤销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的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济宁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学校应逐步过渡到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主。
二、学校由你省统一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济宁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你省安排解决。
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
四、为支持学校发展,政府承诺的该校旧校址所置换变现的资金2亿元和在今后5年内财政每年拨款30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经费,须落实到位。
五、学校本科专业的增设问题,按我部有关规定办理。同意首批设置本科专业5个,即: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工程、行政管理。
六、我部将适时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评估。
望你省加强对该校的领导,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该校的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把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尽快把学校建设成合格的本科学校,为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七年三月十六日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181/201001/77297.html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等山东省三所高等院校要改名
■莱阳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政法学院
本报济南2月13日讯 13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日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对全国37所2007年新设置高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校进行公示,我省有3所高校列入公示名单,其中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拟升格为本科院校济宁学院。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列入公示名单的3所高校分别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莱阳农学院和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公示时间为2007年2月10日至2007年3月1日。
据了解,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以及《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有关规定,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的专家评议,全国共有37所高等学校(其中新设置高等学校27所、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10所)获得通过。
其中,我省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济宁学院;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筹建到期正式设立为山东政法学院。
20070213http://www.dzwww.com/edu/news/gdnews/200712/t20071213_3094803.htm(20141018引自大众网)
济宁最早师范教育始于1905年
20141212
图①1978年建成的济宁师专学校大门。
图②济宁师专2号办公楼
图③沿用至今的楼门依稀记载着菁菁校园的片段图
④静谧的楼道图
⑤爬满枝条的窗台
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公元1905年9月2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废科举兴学堂的谕旨。是年,“曲阜考院”改建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科师范学堂”,为今济宁市境区内师范教育之始;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
济宁城区,最早的师范学校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济宁直隶州知州邓际昌在济宁西关新司街任城书院址创办的“济宁师范传习所”,开设4个班,约八十人,年底停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济宁知州柳堂又在渔山书院旧址设“存古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济宁知州丁兆德于“济宁师范传习所”旧址设“济宁初级师范学堂”,3月停办。4月,又在该址设“济宁初级完全科师范学堂”。
民国元年(1912),“济宁初级完全科师范学堂”改称“济宁初级完全科师范学校”,校长曹信本,民国二年停办。民国元年(1912年),德国天主教会于济宁城北戴庄设立“崇德师范学校”,校长孔广布,1932年停办。民国三年(1914年),德国天主教会在济宁城内南北晁家街设“坤雅女校”(小学),附设师范部,1937年停办。民国四年(1915年)4月,在文庙街设“济宁县师范讲习所”,校长钟钜玫,民国13年(1924年)停办。民国21年(1932年),济宁、汶上、金乡、嘉祥四县在济宁西关潘家花园联合建立“济汶金嘉联立乡村师范学校”,校长杨经元,民国26年(1937年)停办。
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在东门里原济美中学校址建立日伪“济宁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长余鼐璋,1945年停办。
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冀鲁豫七专署接管了日伪济宁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改称为“冀鲁豫济宁师范学校”,校长赵紫生;1946年9月,北撤到东平县,并入“冀鲁豫第七中学”。
1946年11月,国民党济宁县政府在原济宁简易师范学校旧址继续办“济宁县简易师范学校”,校长赵仲升。
1948年9月,济宁第二次解放后,“山东省济宁市联合中学”(1951年暑假后改称济宁一中)附设师范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师范教育事业。1950年5月,今济宁境区隶属于山东省滕县专署和平原省湖西专署。鲁中南师范学校并入“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8月,平原省湖西专区“联立金乡师范学校”在金乡城内北关文庙建立(1953年2月改称“山东省金乡师范学校”;1956年金乡、鱼台两县合并,学校迁往鱼城原鱼台县政府院内;1959年12月迁回金乡县城东关)。9月,平原省“南旺县初级师范学校”在梁宝寺官铺村建立,1951年改中学。
1952年3月,“滕县专区济宁速成师范学校”建立,校址设在城内扈家街。招高小毕业生2个班,100人,学制1年。校长由济宁市(县级市)文教科科长杨冀明兼任,孙立臣任副校长。学生结业,学校停办。
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1953年7月,撤销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组建济宁专区,迁驻济宁城区。
1956年暑假,济宁、兖州两个小学教师轮训班合并改建为“山东省济宁专区速成师范学校”,校址在今太白楼中路原任城区政府址。校长傅祥符,副校长赵希圣,教职工55人。招高小毕业生(初师)2个班,100人,学制3年(1957年秋并入金乡师范,1958年7月提前1年毕业)。招初中毕业生(中速师)8个班,400人,学制1年。
1958年7月,济宁专区速成师范改称“济宁师范学校”,招中师(初中毕业生)4个班,200人,即1级,学制3年(此后,中师于1959年、1960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8年各招生4个班;1961年招生2个班,但于1962年被解散回乡)。同时,招中速师(初中毕业生)2个班,100人,学制1年。
1958年暑假,在济宁师范学校内,筹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教育行政领导机关仅选调部分师专教师充实师范学校,实际上是济宁师范学校戴帽招大专班。招收中文、数学、理化3个专业的学生。11月停办,学生和少部分教师并入菏泽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11月,济宁、菏泽两专区合建新的济宁专区。同时,济宁市、济宁县、嘉祥县合并建新的县级济宁市。12月,济宁师范学校由济宁迁往原嘉祥县县委院内。原嘉祥一中(改称济宁市七中)附设的两个师范班并入后,中师为6个班,300人。
1959年6月,济宁、菏泽两专区按原建制分设(1962年1月,恢复嘉祥县县制)。
1959年7月,“济宁专区幼儿师范学校”在今红星路原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址建立,张文波任校长,副校长靳明(女),教导主任李臻(女),副主任王化东。招初中毕业生4个班,学生200人,学制为3年,培养幼儿教育师资。1960年9月,招生4个班,学生200人,学制3年。1962年8月,济宁幼儿师范学校撤销。第二届学生只在校两年,未及毕业,专署决定凡城市户口者,转入同年级的高中或中师继续学习,农村户口者,171人回乡生产,学校发给完成两年学业的肄业证书。
1960年7月,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第二次在曲阜县西关原县政府院内建立。副校长王世信,教务主任闫次华,丘洪任办公室主任。招收数学、理化两个专业3个班。数学(一个班不足三十人)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理化(两个班80人)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1961年暑假,学校撤销。数学专业学生并入曲阜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化专业学生分别就近并入曲阜师范、济宁师范和峄县师范继续学习。多数教师和专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全区各中学调的部分干部及教师一起去滕县,在驻滕县的济宁专区干部文化补习学校校址上组建“济宁专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陈德甫(干校),教导主任徐松林(泗水一中),总务主任周斌(戴庄医院)。教师几乎全是原济宁师专的和调入及分配来的,因为原干校的教师人数很少。9月,招收小学教师进修班6个班,其中语文、数学各2个班,物理、化学各1个班,共300人,学制1年。
1961年12月,济宁师范学校由嘉祥迁驻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济宁四中址。1962年8月,济宁专区教师进修学校从滕县迁济宁,驻原济宁幼儿师范学校校址;随之,济宁师范学校也迁驻,与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办校。一个机构和人员编制,两枚公章和两块校牌———济宁师范学校和济宁专区教师进修学校。魏庚任校长,赵希圣任副校长,徐松林任教导主任;党总支书记魏庚,副书记徐松林。
1969年,济宁的几所中专学校,教职工集中在济宁医专办学习班。济宁师范校址由地革委接管,部队进驻。
1970年春,济宁师范学校恢复,建立革委会和党支部。赵勉从曲阜师范学校调来,任革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
1970年12月,济宁地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决定,在济宁师范学校校址的基础上,由济宁师范学校和曲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第三次筹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自1952年3月,滕县专区济宁速成师范学校建立,至1970年12月济宁师范学校撤销,组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共招收学生18届,71个班,3408人。其中:初速师班:1届(1952年),2个班,100人;初师班:2届(1956、1959),4个班,200人(1961年撤销1959年招收的2个班);中速师班:3届(1956、1957、1958),16个班,800人;中师班:8届(1958、1959、1960、1961、1963、1964、1965、1968),32个班,1488人(1962年撤销1961年招收的4级2个班,实际毕业7届30个班);幼师班:2届(1959、1960),8个班,400人(1962年撤销1960年招收的2个班);小学教师进修班:1届,6个班,300人;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培训班:1届,3个班,120人。
1970年12月,济宁师范学校共有教职工62人,其中43人并入济宁师范专科学校,19人调出和退休;曲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并入教职工40人。赵勉任济宁师专革委会主任,马铭初、赵朴任副主任。设置政工组、教革组、后勤组和政治教研组,分别管理全校的党政、教学、后勤事务及公共课教学任务;设中文科、数学科、理化科、文艺科。
1970年8月,“济宁县师范学校”建立,校址在北郊南戴庄路北,原济宁县实验小学旧址。1973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纳入省招生计划,开始招收中师学生班,学制二年。1984年1月,更名为“济宁师范学校”,隶属于济宁市教育局。从1970年至1999年的30年间,共招收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学员约1100人;共招收中师学生(包括社来社去3个班120人、民师12个班486人)133个班,5230人。历任党支部书记:戈华、贾俊峰、杜宗昌、张荣仁、张传琛、孟宪民;历任校长:贾俊峰、张传琛、杨本德、杨富河、孟宪民。2000年7月,并入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改称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附属高级中学”。
197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济宁师范专科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998年,济宁教育学院并入。
2000年,济宁艺术学校、济宁师范学校(原济宁县师范学校改建)并入。
2001年,山东省政府批准学校筹建济宁学院。
2006年1月,济宁师专全校整体搬入曲阜新校区,结束了济宁城区办师范教育的百年历史。济宁师范专科学校,1971—2006年共有毕业生:普通生27660人,进修生1824人,函授生、夜大生7532人。历任党委书记:赵勉(核心组长)、娇桂洛、于叔奎、田卿辉、焦崇冉、杨建东、王应进;历任校长:赵勉(革委会主任)、娇桂洛、于叔奎、车长江、焦崇冉、戴洪德、罗家英。
2007年1月,“济宁师范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济宁学院”。
附:济宁城区的师范学校名录
1906年3月“济宁师范传习所”
1907年“存古学堂”
1909年1月“济宁初级师范学堂”
1909年4月“济宁初级完全科师范学堂”
1912年“济宁初级完全科师范学校”
1912年“崇德师范学校”
1915年12月“济宁县师范讲习所”
1932年“济汶金嘉联立乡村师范学校”
1944年“济宁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1946年1月“冀鲁豫济宁师范学校”
1946年11月“济宁县简易师范学校”
1952年3月“滕县专区济宁速成师范学校”
1956-1958年“山东省济宁专区速成师范学校”1958—1970年“济宁师范学校”1958年7月筹建“济宁师范专科学校”1959—1962年“济宁专区幼儿师范学校”1970—2000年“济宁(县)师范学校”1970—2006年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本报记者 杨国庆 摄影
http://epaper.jn001.com/jnrb/html/2014-12/12/content_86406.htm(引自济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