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晋语-祖先的语言遗产

(2017-10-30 14:45:0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晋语-祖先的语言遗产作者:南汶

晋语

1987年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首次把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提出的中国第十大汉语方言“晋语”列入,从此晋语脱离了“官话”(俗称“北方话”),成为与官话、吴语、粤语、闽语、湘语、赣语、徽语、客家话、平话相并列的一大汉语方言。

晋语是汉藏语系中汉语族诸口语中的一种,但是语言学家对晋语在汉语族诸多口语种类里的地位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些人认为晋语应该归类成官话的一种,另一些人则认为晋语应在汉语族诸多口语中自成一系。晋语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入声,因此与北方官话很不相同。晋语要比北方官话具有一些更加古老的语言特点,乃至有学者戏称之为“北方话里的山里话”。

晋语分布图:

 http://s10/middle/721639c1t77f94cd6aa69&690

晋语新版分区图 2006

 http://s6/middle/721639c1tafbd051e7855&690

晋语的使用人口为6305万(《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07年),其中山西2510余万,陕西省北部地区约有450万,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河南黄河以北大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以及毗邻山西省地区各有1000万左右,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前绥远省部分)约有1170万(包括以晋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蒙古族,数目不足百万),河北省西北部的前察哈尔省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约430万。

  山西省南部的运城临汾二市大部,以及山西省东北部的广灵县均不属于晋语。运城和临汾一带的方言属中原官话汾河片,与同属中原官话的关中片相近,但比关中方言更加存古,中古时期西北方言的面貌保存较好,因此要比关中方言更加远离官话;广灵话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蔚县话接近,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该小片诸县大多位于太行山脉以西,清初以前曾属山西省,至今该片大多方言点深臻曾梗通五摄合流(也即不分前后鼻音),与北部晋语高度一致,但由于入声今已舒化,因为向北方官话过渡,故被学界划入冀鲁官话保唐片。

晋语与其他方言的相似度

与官话的关系:关系很大,比较像,关系比较近

  与吴语关系:南部吴语、北部吴语,关系明显都比较大,尤其是鼻音韵尾方面

  与闽语关系:不管是哪种闽语,都能听出比较多的关系,但不及吴语近

  与赣语关系:还是有一些的,尤其声母方面。

  与客家话关系:关系也有一点,不太多

  与湘语关系:或许也有一点关系,这里指老湘语

  与粤语的关系:几乎没关系,除了入声听不出半点关系

http://s12/middle/721639c1tafbd09a3cefb&690

晋语历史

过学者研究,扬雄方言》中把西汉方言分为13类:一,秦晋;二,郑韩周;三,梁、西楚;四,齐鲁;五,之西北;六,魏卫宋;七,陈、郑之东郊,楚之中部;八,东齐与徐;九,吴扬越;十,楚(荆楚);十一,南楚;十二,西秦;十三,燕代。扬雄所说的“”只指现在山西省西南部地区的“晋国发祥地”,这一地区在汉代河东(与今山西省大部不在同一政区,而与关中、河南联系密切)。而晋语的真正前身是“赵、魏之西北方言”,由于魏国曾与赵国交换土地,故而魏国西北部除晋南地区被秦国占领,其余地区后来均属赵国,因此今日晋语区的大部分地区同战国时的赵国领地相吻合。赵国第一代都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晋源区,属晋语并州片),第二代都城在中牟(在今河南省北部的鹤壁市,属晋语邯新片),第三代都城在邯郸(在今河北省西南部,属晋语邯新片),赵氏灭代国后设立代郡(属晋语张呼片),灭中山国后夺得河北省西部地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属晋语张呼片、大包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灭楼烦林胡后挺进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设立了雁门郡(辖今山西省大同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属晋语大包片、张呼片)和云中郡(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与山西省西北部,属晋语大包片、张呼片、五台片),、赵“长平之战”前夕,山西省东南部原属韩国上党郡也并入赵国(这一地区即今晋语上党片)——由此可知,赵国奠定了晋语区的文化基础,晋语区实为赵国文化区。

  汉代以后,除赵国都城邯郸以及被赵国吞并的中山国外,昔日的赵国领地均处于汉代十二刺史部之一的“并州”境内,并州辖有九郡:太原郡(治今山西省太原市,辖今山西省中部)、上党郡(治今山西省长治市,辖今山西省东南部)、西河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辖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山西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雁门郡(治今山西省右玉县,辖今山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云中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西省西北部)、五原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朔方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辖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定襄郡(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由云中郡分出,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今山西省朔州市交界一带)、上郡(治今陕西省榆林市,辖今陕西省北部),另外代郡(治今河北省蔚县,辖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也曾属于并州,这十郡基本上就是现代的晋语区(邯郸-新乡片除外)。

  从战国时期的赵国到汉代的并州共有七百年,这一地域北有阴山,南有太行、王屋霍山,东有太行,西有贺兰中条,处于一个非常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漫长的岁月使这一区域产生了相同的文化和语言(对此《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方言》等都有详尽的记载),故而西汉末年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所说的“赵、魏之西北方言”(或简称之为“赵语”)即为现代晋语的祖语。王临惠先生在其《汾河流域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流变》一书中指出古晋语源出于山西省西南部的晋国发祥地,而其北出霍山、占领的大片戎狄土地最终在“三家分晋”后归属于赵国,由于赵国远离晋国本土,久而久之赵语从古晋语(上古的晋南方言)里分化出来而独立形成“并州晋语”(即现代晋语的先祖),而晋南地区由于长期被长安洛阳直辖,最终与中原官话趋同)。

  汉代灭亡后,出现了三国西晋十六国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中国北方开始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人口流动迅速,因此扬雄《方言》所载十三种方言大多消亡,而古晋语却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因为有以下记录——颜师古《刊谬正俗》里记载的四大汉语方言是吴楚方言、“山东”方言(方言)、“太原”方言(赵方言)、“关中”方言(秦陇蜀方言)。

  晚唐、五代虽然对晋方言记录甚少,但是对关中长安方言记录得很多,因为秦晋方言具有相似性,我们仍能看出一些晋语音系的演变,其特点就是阳声韵的鼻韵尾大量脱落。宋代西部晋语区(今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长期被西夏国统治着,是西夏国的腹心地带,晋语也因之有了自己的音系记录——《番汉合时掌中珠》,该书本是西夏国统治民族党项人所编的西夏国境内汉语方言与党项语的对译词典,本世纪随着西夏文的破译,里面的汉语方音也被破译出来,根据龚煌诚先生、李范文先生的拟音,可以得知其与西部晋语的白读高度对应,而且显然是一种高度不同于当时汉语共同语(《平水韵》)的一种方言。

  此外,通过比较晋语与官话入声的源流、演变以及知组、精组、庄组、章组的归并,可以发现晋语入声韵的归并也和北京官话早在宋代就已分家,知组、精组、庄组、章组的归并最晚在元代就已分家。而明清交替之季,太原名儒傅山指出当时太原话开始不分尖团,而初反映北京话的《五方元音》里北京话还是分尖团的,可见晋语不分尖团的时间要早于官话。

晋语语音

晋语与大多数官话的方言不同,仍然保有韵尾的喉塞音,而这在汉语的南方诸口语中才比较常见。因此,晋语保有了韵尾带有喉塞音的入声。 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也就是一个字的声调会根据它相邻的字而变化。晋语连续变调在各种汉语里显得特别的地方有:变调的规则会根据相邻的字的语法功能而不同。因此形容词-名词复合词及动词宾语复合词使用不同的变调规则。当每个字单独发音的时候合并的声调可能会在连续变调的时候分化出来。

晋语独立条件:

晋语之所以在古代就是独立方言有以下证据:乔全生先生指出晋语平声不分阴阳(这是并州片、张呼片的特征),至少在八百年前就和官话分道扬镳;温端正先生认为晋语(指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入声分阴阳,所以晋语独立而江淮官话(入声不分阴阳)不独立;侯精一先生更提出十点证据,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晋语古代就是独立方言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东部晋语白读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一律不送气,这和闽语、越南语、平话、湘语文读、胶辽官话(古“齐东野人之语”被北方官话同化后形成的官话)是一致的,和官话、吴语、粤语、客家话、赣语、徽语都不相同。

  通过比较晋语与宋、元官话入声的源流、演变以及知组、精组、庄组、章组的归并,发现晋语入声韵的归并也和北京官话早在宋代就已分家,知组、精组、庄组、章组的归并最晚在元代就已分家。

  还有就是晋语不分尖团的时间比北京早,明清交替之季的太原名儒傅山就已指出当时太原话开始不分尖团,而清初反映北京话的《五方元音》里北京话还是分尖团的。所以这点应该是晋语影响北京官话,而非北京官话影响晋语。

晋语特征

  1.晋语区发音特点

  1.1塞音声母ptk带有舌根擦音x。送气塞音声母p't'k'带有舌根擦音现象比较明显。

  1.2鼻音声母m nnng带有同部位的塞音声母bddg

  1.3某些复合元音的单元音化。如北京话的桃-au-iau-ai-uai ——〉oioaeue

  2.崇母平声字的擦音化

  3.古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表现为阳平均不送气。如盘厨田台……

  4.蟹、止两摄部分合口字今白读y如 喂文读uei白读y脆文读uei白读y

  5.鼻音韵尾的合流与消失。

  6.入声收喉塞尾及入舒同调型

  6.1山西中部、西部、东南部入声多分阴阳。

  6.2从发音看,晋语区入声只收塞喉尾?。爆破很明显,很象吴语的入声尾?

  6.3入舒同调型

  7.文白异读

  7.1晋语的文白异读现象主要集中在山西的中部及与北部邻近中部的地区。

  7.2变读。改变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者声调的读法来表示另外一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如平遥 娘 文读 niang 大娘 大伯父之妻

  白读 nye 寺庙里供奉的娘娘

  变读 nia 祖母

  8表音词缀圪

  8.1分布广泛在晋语区

  8.2没有具体词汇意义,但是有时有语法意义。

  8.3也可作为语气助词表停顿或某种感情色彩。

  9指示代词三分

  9.1多分布在中部

  9.2近指 这 中指 那 远指 兀

  10分音词

  10.1类似福州话切脚词。口语中把一个字分成两个音节来说。绊作薄烂

  10.2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及北部临近中部的少数地区。

  10.3构词方式为嵌l

  摘自《现代晋语的研究》侯精一著

  

晋语方言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晋语可分为八种方言:

  1.并州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中部。

  2.吕梁方言:分布在山西省西部与陕西省东北部。

  3.上党方言:分布在山西省东南部。

  4.五台方言:分布在山西省北部、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5.大同-包头方言:分布在山西省北部、东部、河北省西部局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6.张家口-呼和浩特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以及西部的局部地区、北京市延庆县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7.邯郸-新乡方言:分布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北部。

  8.志丹-延川方言: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中北部。

  晋语是汉藏语系中汉语族诸口语中的一种,但是语言学家对晋语在汉语族诸多口语种类里的地位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些人认为晋语应该归类成官话的一种,另一些人则认为晋语应在汉语族诸多口语中自成一系。晋语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入声,因此与北方官话很不相同。晋语要比北方官话具有一些更加古老的语言特点,乃至有学者戏称之为“北方话里的山里话”。

http://s14/middle/721639c1tafbd1a2e87ed&690

http://s15/middle/721639c1tafbd3047d61e&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