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跪拜礼幼小心灵扭曲 |
据《京华时报》报道,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家小学在开学时,532名新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感恩礼”等仪式,新生跪在蒲垫上向家长下跪行礼,与父母拥抱,现场氛围令人感动,多人泪下。
过分装饰的形式必会让其应彰显的内容成为形式的附属品,让本应受到关注的内容失去原有的意义。此小学所举办的入学仪式当属此类。
孩子感恩父母是必须的,向父母行跪拜礼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但在众目睽睽之下、532名小学新生穿着统一的仿古装束行跪拜礼的形式,看上去就是一场“秀”,着实冲淡了“感恩礼”应有的意义。
从照片中看到,那些看上去只有8、9岁大小的孩子穿着一样的仿古斗篷(估计是家长付费统一购置)、排列成行的队伍、做着一样的动作,再看看那一张张稚嫩脸上无邪的微笑,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敬重、庄严,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场“感恩礼”的仪式,更像是一场娱乐、一次表演、一种程式。
圣人言:礼尚往来。俗话讲,知恩图报。人为什么要向父母行跪拜礼,因为父母是身之所出、立行于世之源,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是人?
感恩是必须的,虽说感恩的外在形式不一,行跪拜礼也不无不可,但实无必要让这些稚嫩的孩子在如此喧闹的仪式下做此一举,恐怕礼未学到,幼小的心灵却会留下适得其反的记忆和烙印,甚至被扭曲。
要真正让孩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感恩才会发自内心,亲情才会浓烈,良好的人格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无微不至关怀、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个性、对孩子的言行循循善诱、宽容包容孩子的过失和错误,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等等这些,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必然会激发和诱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报恩之举,这比举行那些喧闹的仪式要来的实在、质朴和有成效。
作为学校和老师,举行这样的仪式,依笔者猜测,目的之一想来是通过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来引导孩子对老师的感恩,进而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其实多此一举。正如家长对孩子,面对学生们,学校和老师在传道解惑之际,时刻维护学生的个体自尊,不体罚、不搞学分竞赛、不设优劣班、不搞排队抓尾、不歧视有个性的学生、不在教师节收学生和家长的赠礼,等等,只要学校和老师能做到这些,甚至能给予更多体现人性的关怀,想来孩子们必然会对老师抱以尊重之礼、感恩之心,实在没必要用这样的形式来强化孩子们的感恩之心。用自身的言行让孩子们体会、知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感恩、如何感恩,比让孩子们走一个形式要好的多,
家长以身作则、老师言传身教,感恩之心自然会在日常的点滴中养成,如此喧嚣的形式不会孕育感恩之心,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类似这种形式的感恩礼还是少举办些好,尤其是对世事懵懂的孩子们,当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被扭曲。(王祝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