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徜徉老周佛路

标签:
秦岭二货队一脚踏三县爬山 |
分类: 游山玩水 |
这周的目标是走老周佛路,上“一脚踏三县”草甸。这个“一脚踏三县”的三县指的是周至、佛坪、眉县,大家都没去过,但是老周佛路我们以前走过一段,属于走起来很舒服的林场路。(20130420徜徉老周佛路)
榆沙说线路很简单,车可以开到林场路前,六公里林场路到登山口,拔高五百米到草甸,不想登顶的,可以在林场路上溜达。想登顶的是多数派,而我一向属于摇摆派,决定先不做决定,到跟前看情况。
前一天晚上专门把对讲机的电充好,频道调好,早上出门时忘记带了。也是因此导致我们最终没有去登顶,因为联系不上前面的人,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
车行路很长,进村子后的盘山路开了很久。七点十五集合出发,将近十一点才到徒步入口。刨去半路上的几次停留,也差不多三个小时车程。
这里有个岔路口,山坡上有一个观景亭,大家下车去看风景,归来说对面是骆峪韩家山。
山坡上有一大株白色花树,某人大手一指:白鹃梅。这树白花长在高处,头顶蓝天,白得炫目,大家纷纷拍照。必须说明,这不是白鹃梅!
识花软件认为是太平花,在网上搜了搜,相似度挺高,就权当是吧。也有可能是山梅花,它们都是近亲。
从这里开始步行。拍这张照片时已经10点50了。这种路走起来特别舒服,清风凉爽,绿色养眼,脚下土路有弹性,这种路即使长我也愿意走。
近景的白花应为绣线菊。
路边野花烂漫,我们不断停下来拍花草,打算登高的人嗖嗖嗖从我们身边走过,很快就不见影子了。
完全不打算登高的匣子、山雨、悠然几人打算找地方吃饭喝茶。我觉得才走了一个小时,而且还不断地停下来拍花草,走得太少了,这么舒服的路,应该多走走,于是我俩决定继续往前走到登高的地方再折返回来。
小波说那就别背包了,我说万一我们打算登顶呢?
老周佛路是一条修了一半就废弃的路,所以还能看到明显的路基痕迹。五十年过去,这座桥面石头缝里长的树已经那么高了。
12点40左右,我看看手机显示的步数换算,从入口处算起差不多六公里了。往前看,山路弯弯似乎并无穷尽,完全看不到前面人的痕迹,也不知道登山口的位置。这时忽然听到右上方密林中有人声,我俩便噢噢噢地喊了几声,对方也噢噢噢地回应。HG观察了一下,说看起来好像有一条上山路。
其实我是有一点动心的,我说看来这次榆沙没忽悠,林场路果然是六公里,那拔高应该也真是五百米,估摸着最多两小时就能登顶。但是没拿对讲机,我们也没法确认前面是不是我们的人,这里是不是登山口。更重要的是,我的鞋底橡胶层突然脱落了,走平路还行,爬山估计是不行的。
于是我俩原路返回。这一来一去前后都没有人影,这些青山叠嶂、绿树林荫、蝉鸣鸟叫、清风徐来,种种美景,只我们独享。
这种路,再走几个小时我也没问题。
和休闲派们会合,他们已经吃饱喝足,小波和匣子铺了地席呼呼大睡。
我俩的午餐是煎饺子,配着山雨做的花椒芽香菇酱吃很香。
我们几个女人拍照玩。山雨换了旗袍,但是没带鞋子,踩着硕大的登山鞋被我们一顿批评,衣服都带了,干嘛不带鞋子!
慢游带了手机支架放在我前面的石头上拍云的延时,我站在这里面朝群山,看白云缓缓流动,发呆。
现在大家都不怎么愿意背相机了,各个手机拍得不亦乐乎,还拿了花枝挡在手机镜头前营造气氛。拍完后讨论研究再改进,虽然器材业余,但我们是按专业的标准来要求的。
这里海拔已经两千米,风很凉,只穿短袖和皮肤衣有点冷。我们烧水喝茶到三点,估摸着登顶的人也差不多该下撤了,便决定下撤。
返回的路上继续拍路边的花草。
匣子拍了一个视频特别赞。在一片蝉鸣声中,细草在微风中舞动,随着他镜头的缓慢移动,光影在马先蒿的花瓣中跳跃,真是美极了。
还是红色的野蔷薇好看。就像歌里唱的:我是最美最美的红蔷薇。。。
野花中白色最多,大都不能准确说出其名称,通常只能确认到科,到属就分不清了。
把下面这个误认为猬实了,回家确认了一下,不是猥实,是六道木,它俩是近亲,都是忍冬科的。它没有猬实美貌。
下面这个是猬实,以前在渭南的沟峪里拍到的。
在秦岭野生植物图鉴中查到下图这四瓣的大白花叫绣球藤,生长于1000-1800米海拔。没有参照物看不出大小,它比山里常见的白鹃梅、野蔷薇、棣棠等花大很多。我之前觉得看花心有些像铁线莲,但是没见过四瓣的铁线莲,查了之后发现果然是铁线莲属。
绣线梅的小粉花细看很美貌,现在才刚开是绽放,盛放时会形成垂落的花墙。
这里的耧斗菜特别多。耧斗菜是我最喜欢的野花之一。我拍过无数次耧斗菜,但每次遇到后还是会忍不住拍了又拍。
我们四点多下到车附近,继续烧水泡茶嗑瓜子聊天,然而左等右等,也等不到登顶的那群人下来。偏偏我们这八个人没一个带对讲机的,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我猜测是走错路了,俗话说:二哥出手,必定胡走,否则不会这么长时间还没出来。
一直等到七点,登顶的13个人才陆续回来,听他们描述果然是走错路,没找到登山口,等找到时都两点半了,大家还没吃午饭。后来六个快驴不背包快速冲顶,顽石速度最快只用了一小时十五分钟。
这是一脚踏三县的标杆,也不知道谁立的,反正上去的人都要抱着杆子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