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2010-01-05 08:04:46)
标签:

杂谈

    这组文章发《闽南日报》2010年1月5日,发了近一版,这也是《闽南日报》改版后推出《悦读》版推出的第一版文章。贴上来,存档。

闲适 平和 幽默

——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黄荣才 文/供图
http://mnrbszb.mnrb.net/res/1/20100105/7181262625591590.jpg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尽管林语堂说《生活的艺术》“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但他将中国人的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为人提供了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以至于著名书评家peter precott 激动地说:“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鞠个躬。”

  品读《生活的艺术》,感受到林语堂所要表达的诗样的人生,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就是“享受”,也就是“悠闲”,或者说“闲适”。林语堂享受人情,享受历史论证,享受生命、家庭、生活、大自然、旅行、文化等诸多方面,他从多个角度谈到“享受”、“悠闲”对人生的至关重要,整本书所有的文章内核都是围绕“享受”、“悠闲”来着笔的,可以说这两个词是这本书的关键词,也唯有如此,生活才是一种艺术。在林语堂看来,“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在他心目中“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于是也就有了“椅子越低,坐着越加舒服”、“蜷腿睡在床上,是人生最大乐事之一”,有了“茶需静品,酒要热闹”的顿悟,大谈“口含烟斗的人是快乐的”、“最美味可口的汤即蛤蜊鲫鱼汤”,“竹笋烧肉是一种极可口的配合”,西装是不人性的以及如何行酒令、闽南人怎样泡功夫茶。但不仅仅是这些琐碎的东西,林语堂还大谈旅行是要有流浪精神的,文化本来就是空闲的产物和到大自然中去的享受,认为“把大自然推出生活之外”的做法是愚蠢至极。正是对享受、悠闲的解读和追求,才有了整本书的闲适,这不仅仅是种文风,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林语堂文化的标签。

  闲适之外,那就是平和。林语堂在书中并不仅仅是谈谈吃喝的美食或者玩乐,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小资情调,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尘世是唯一的天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所有的本能都是健全、美好的”,“我们在美丽的尘世不是永久的房客,只是过客”、“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等等,这些哲学的思想到处闪烁,就像一串串彩灯让林语堂的文字熠熠生辉。但这些哲学不是生硬的说教,或者晦涩的表达,这些哲学的观点是以朴素、通俗的词句出现,让人有阅读的快感,或者说容易接受。尽管林语堂说:“我不是在创作。我所表现的观念是由许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我从东方所借来的真理在那边都已陈旧平常了。”确实,林语堂在文中把庄子、陶渊明、金圣叹、李笠翁、袁中郎等等都搬了出来,不过即使是这些人的感悟或者某些已经有先行者表现的东西,林语堂更多的是融进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它们已经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林语堂要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的时候,他没有居高临下或者咄咄逼人,而是像一个智者,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那么接受与否,可是你个人的选择。这样的方式,让林语堂的文章显得平和。

  当然,并非林语堂的文章都是温开水,或者说圆滑老练。林语堂用幽默、诙谐把严肃的东西活泼化了,或者说把一些刺掩藏起来,不锋芒毕露。如用“女人常怕岁月所遗弃,如在公园晚间园门关时不及出去而被关闭在里边一般”,来阐述女人对年纪的恐慌;用“我很想直说快乐问题大抵即是大便问题”,诠释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的快乐;用“如果一个僧人回到社会去喝酒、吃肉、交女人,而同时并不腐蚀他的灵魂,那么他便是一个‘高僧’了”,来说明人性主义哲学;用“房屋的四周若没有树木,遍觉得光秃秃的如男女不穿衣服一般”,来印证树木对生活的重要,以及人生有名、利、权三个大骗子等等。

  读完这本书,在闲适、平和、幽默的叙述之中,让人明白了许多生命的真谛,也许对生命就有了新的了解,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恍惚看到林语堂托着烟斗、露出平和的笑容,用睿智的目光在观看众多人生,快乐生活。他的这种快乐达观是精神的享受、人性的一种释怀,甚至可以说能创造整个世界的和平。

 

  林语堂(1895.10.10-1976.3.2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出生于福建省平和县坂仔镇。先后在平和县坂仔镇、厦门、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主编过《论语》半月刊,创办《人间世》、《宇宙风》。1936年赴美国专事写作,1976年病逝于香港,安葬在台北林语堂故居后花园。他一生创作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著述60本书,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版本近800种。此外,还编译了萧伯纳的《卖花女》、马乐腾的《励志文钞》等。他还发明中文打字机,编成《现代汉英词典》。提倡幽默,被誉为幽默大师。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下一篇 4   放大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in.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缩小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out.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默认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act.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生活的艺术》
http://mnrbszb.mnrb.net/res/1/20100105/95571262625591793.jpg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于1937年写的一部书。从3月初开始动笔,当年5月,该书写到260页的时候,林语堂却不满意了,把初稿毁去,重起炉灶,7月底完成。出版后,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连续52周高居美国畅销书榜首,先后重印40多版,被译为10多种文字。该书14章69篇文章,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对老子的淡泊,陶渊明的闲适等中国的哲学思想,以及对中国人品茗、行酒令、观山、玩水、看云、鉴石、听雨、吟风等等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的世界文化大师为写给西方人看的一本介绍中国的书,其间也包容了东西文化的比较和融合,是继《吾国吾民》之后再次引起轰动的一本书。    黄荣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in.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缩小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out.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默认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act.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林语堂与烟斗

  托着烟斗,脸上挂着平和的笑容,已经成为林语堂经典的标签。

  “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都较为和蔼,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必能彼此结交相亲”,烟斗成为林语堂判断亲疏远近的重要依据,并且林语堂对萨克雷所说的话极表同情:“烟斗从哲学家的口袋引出智慧,也封闭愚拙者的口,使他缄默,它能产生一种沉思,富有意思的、仁慈的和无虚饰的谈天风格。”林语堂还推崇烟斗具有平缓夫妻纷争的作用:“因为口含烟(卷)斗的人,同时决不能高声叫骂。”因此认为聪明的妻子看见丈夫快要发怒的时候,应该赶紧把烟斗塞在丈夫的口中,“因为烟味是如此的和润悦性,以致他所贮着的怒气早已在无意间,跟着一口一口喷出来的烟消逝了”,“为妻者或许不能平抑丈夫的发怒,但烟(卷)斗是从不失败的”。对自己所持的烟斗,林语堂还赋予许多功用,用烟斗含在嘴里的那端指使东西,指使人们,或者用来敲椅子上的钉子,圆端放烟叶的地方却用来擦鼻子。烟叶常在燃烧,这端也就常是热的,这温暖的烟斗在鼻子上擦着很适宜,所以林语堂常用来擦鼻子,烟斗也就揩了林语堂鼻子上的油腻,而林语堂的鼻子也常常微微发红。

  因为对烟、对烟斗的热爱,林语堂就成为一个烟斗收藏家,所藏烟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除少数是他的亲朋好友赠送之外,绝大多数是他自己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他常年与烟斗为伴,玩赏不已,其乐融融。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林语堂就会用软布细心地擦拭他的烟斗,心情也就和缓了。林语堂曾收藏了一只虬龙烟斗,这是林语堂有次外出采风时,差点被一根枯萎的树根绊倒,这树根表面长满了奇形怪状的疙瘩,外形像一条飞腾的虬龙。林语堂找村民借来锄头,将它挖出来,请木匠将这古树根制作成了一只造型奇特的烟斗。这只烟斗伴随了他很多年,看书时,书页被风吹乱,林语堂就用它来当镇纸。困了,就塞一把烟丝,点燃,继续阅读,这只烟斗成了他的心肝宝贝,后来在一次搬家时丢失,成为林语堂的遗憾,事过很多年,他还经常跟他的朋友提起他的这只烟斗。他还很喜欢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的那支特大的烟斗,他说:“能藏纪晓岚的那只大烟斗,此生幸哉!余生足矣!”        黄荣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in.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缩小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out.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默认http://mnrbszb.mnrb.net/tplimg/zoomact.gif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TITLE="闲适 平和 幽默——品读林语堂著作《生活的艺术》" />

闽南日报网址:www.mnrb.net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mnrb.net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07-2008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闽南日报网址:www.mnrb.net 管理员信箱:webmaster@mnrb.net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07-2008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