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元骏
胡元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65
  • 关注人气:2,8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2020-06-23 10:14:32)
标签:

美食

端午节

一起端午一起high

粽子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时,作为传统的节日性食品,粽子自然如约而至。究竟为什么吃粽子,相信没人愿意听我闲扯,但抛开历史典故的画外音,其实很多人吃第一个粽子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知道它有多好吃,而是对这种充满神秘感的包裹食物的一种好奇,同时更是为了看到包粽子那个人的微笑。


生于七零年代,对粽子的最初美好认知完全在小时候,那时候住平房,临近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用大盆浸泡不知道从哪搞来的粽叶,然后依然是用盆将糯米、大枣、红豆等食材分别浸泡。记得当时最开心的就是下午放学回来看奶奶在院子里拉开架势包粽子,两片粽叶里不知怎的那么一转,就可以填满糯米等物,然后再一转,用草绳那么一扎,一枚被裹得松弛有度的三角形粽子就呈现在眼前了,简直神奇。


现在特后悔当时只知道给奶奶捣乱,她包好的粽子我总想着法儿给拆开几个,然后双手沾满水捧着糯米找去找蚂蚁喂。以至于现在任凭我怎么学,都笨拙得根本无法将粽叶与糯米等物整合完美,真是丢了门手艺。

 

坦率地讲,我是不大爱吃甜食的。但奶奶包的粽子每次我都会至少吃仨,蘸上白糖,或当早点或当零食,满足得很。那时候谁家包了粽子除了自己家吃之外,端午节当天都会给邻居家送一些,送粽子的事儿一般大人不出面,都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代劳。因此每家的餐桌上都会有各家粽子的味道,这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欢乐的时候。

 

院子里有位邻居家祖籍是南方人,他拿来的咸肉粽我觉得超级无敌,刚出锅的,糯米、绿豆、瘦肉、咸蛋黄等融合在一起的那种冒油的滋味,哎呀,现在写字的时候都直冒口水。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现在想想,那种全院子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当下住楼房的人恐怕只剩下回忆的份了吧。

 

后来奶奶去世,也搬进了楼房,家里就没再自己包过粽子了,甚至都没有了过端午节的概念。只是父母在过节那一天或许会从外面买几个粽子回来,但味道如何,真的是记不起来了。

 

真正爱上吃粽子是在工作以后,去的地方多了,也见识到了各个地域各种不同的粽子,其实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有了节日的概念。


说到吃粽子,作为北方人,我反而超爱南方的粽子。无论是甜粽还是咸棕,总觉得比北方的粽子无论是外观还是口味乃至口感上都更令人回味。


粽子的做法,不论过去还是当下,南方还是北方,几乎都采用粽叶包裹糯米的方法制作而成。但其中的馅儿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千变万化,不乏创新,咸味的有红烧排骨馅、鲍汁牛柳馅、海参鲍鱼馅等,甜味的有菠萝馅、紫薯馅、枸杞馅等,包粽子用的米还多了紫米、黑米等多种米料。据说现在还有鱼香肉丝和冰淇淋馅的,我的天哪,若盖浇饭的白米饭换做糯米,再给攥成一团不知会不会直接就有了粽子的效果?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在我心中,传统的永远不可替代。我觉得这并不能用先入为主来定义,就像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一样,人对食物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里既有回忆,亦蕴含着无以言表的乡愁。他乡遇故知的道理,你懂的。

 

身边有很多外地的朋友,记得去年端午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分享着他母亲亲自给他包的并“人肉”快递来的肉粽,于我能体会到的或许只是好吃,而对于他,向我们讲起他小时候吃的粽子和正在吃的粽子的味道无二时的表情,以及说着说着几乎哽咽的声音,让我充分能感同身受他手捧粽子时的心境与思绪。放下粽子立马就去给老妈打了个电话。有时候,食物真的是可以疗伤,亦会伤人的。

 

论口味,在传统的粽子里,我更偏爱广东和湖州的粽子。

 

相对来说广东肇庆的裹蒸粽比较特别,是用冬叶、水草包裹,每只足有一斤重,馅料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加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刚出锅时清香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四溢。而传统的枧水粽同样别具特色,一般不加馅料,在糯米中拌入适量的枧水,用冬叶直接包即可。枧水粽最大特点就是米粒不粘不散,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吃时蘸上蜜糖或白砂糖,口感清爽弹牙,还有一股淡淡的枧水香味,放入冰箱冷藏后再吃,更是酷爽得紧呢。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而湖州的粽子作为享誉世界粽子代表,绝对不虚此名。粽叶、糯米选择上的考究,标志性的“铲子头”包法,以及在蒸煮火候上对时间上的严苛,想不好吃都难。

#一起端午一起High#端午·端午

当蒸锅里粽子的香气飘来,这一切虽简单,却真切。吃粽子于我来说,越传统,才越永恒。

 

我想奶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