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梅江心寺观“晋梅”

(2008-03-13 07:52:13)
标签:

旅游

佛教

古梅

李白

陶渊明

黄梅

蔡山

江心寺

分类: 行行摄摄

    两年前就筹划着去黄梅县蔡山寻访那里一株晋朝留下来的古梅,结果延宕至今年二度梅花快开过了的3月6日才有机会成行。有趣的是,这次观梅,如同洒家西藏雨季单车拜谒珠峰,黄山冬日看雪中日出,又是一次接天缘的行程:早晨武汉到黄梅一路下雨,到了目的地不仅雨停了,甚至还出了一点太阳,等我们回武汉的时候,雨又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

    我们寻访的这株俗称“晋梅”的梅树生长在黄梅县蔡山江心寺内,相传该树原生长在九华山,后经东晋僧人支遁移栽至该寺,至今已历1600余年。据考证,该树在中国现存的五株古梅中排行第二。排在首位的楚梅也是湖北的,在沙市章华寺,树龄已逾2500年。

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黄梅江心寺观“晋梅”   

        蔡山海拔高度不过58.8米,突起于一片平芜之上。史料记载,蔡山原为五阜湖中的一座岛屿,直到晋代,五阜湖仍与大江相通,涨水时节,蔡山便在长江中心,所以蔡山上的寺庙由此得名江心寺。如今因长江改道,山水分隔已有3公里之遥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江心古寺,据说是唐代贞观八年由尉迟恭督修而成。不过真正使该寺名传千古的恐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了,他在蔡山上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夜宿江心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吸引他来这里的,无疑是东晋末期的名士陶渊明。据当地人介绍,陶渊明与此梅树几乎同龄,心意相通。所以,当年为了让家住江西柴桑的陶渊明能够从数百里之外赶来赏花,这株梅树特意为他每年冬春两次开花,这就是国内已知的唯一一棵名副其实的“二度梅”的由来。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晋梅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晋梅了,即使在八十年代以前大家所看到的那株树高约6.7米、冠幅6.5米、围径1.1米的“晋梅”,树龄也只有300来年,其实是清代的再生梅。可惜连这株再生梅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枯死了,现在能看到的,是后来在枯树旁边长出的新枝,现在虽然不是很粗,但是看起来充满了勃勃生机。这里的乡亲们对于外来的客人也十分热情友好,我们一行不仅被特许进了第一道门拍照,还被特许进入最后一道钢栅栏捡拾据说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晋梅花瓣。

    相传蔡山原有十二景:江心古寺、支公晋梅、危楼百尺、诗仙泼墨、石狮望江、竹缆遗痕、残岩夕照、噌吰锣鼓、龟峰独秀、义门古墓、王母莲池、浔阳古井。虽然这些古迹大都尚可访寻,但是洒家看到满山的坟冢,毫无访寻的兴趣,有幸的是我们在山上碰到了江心寺现住持愿明法师,镇里的刘主任以及对当地民俗历史十分精通的李光诰先生,被盛情邀请共进斋饭——实话说,这里为前来修庙的义务工等人准备的全素斋饭,比洒家在一些所谓正宗素菜馆的假荤菜好吃多了,其中的豆豉煮青椒、焖土豆、炒泡菜和农家腐乳,实在叫人胃口大开,洒家一口气吃了两碗柴灶米饭,另外还吃了一碗锅巴粥,喝了两碗米汤。

    文化底蕴很深的蔡山,还真是应了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说法,虽然这里的一些古迹因为历史原因遭破坏严重,但也正在修蕺恢复之中,黄梅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相信如果这里和当地的四祖寺以及五祖寺等联成一片,定会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