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省博物馆——辽代陶瓷展

(2018-07-07 05:47:44)
标签:

辽宁省博物馆

辽代陶瓷

分类: 旅游杂记


  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史称“辽”或“契丹”。在历时二百余年的统治时期内,辽王朝创造了独具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文化,以实用为主兼具装饰美感的陶瓷制品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辽代陶瓷主要包括在辽王朝辖境内烧制的瓷器、釉陶器和素陶器等,造型装饰和工艺技法在保留契丹传统元素的同时,亦广泛吸纳了中原及其他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著名的鸡冠壶、长颈瓶、鸡腿坛、海棠盘等,造型独特,工艺质朴,是辽代陶瓷中的代表性品种;常见的碗、盘、碟、盏等,既反映出中原诸窑系的特征,又富含率真自然、粗犷大气的本土风格;承袭唐三彩工艺传统的“辽三彩”,图案简洁,彩釉明丽,将中国古代低温釉陶技术推向了又一高峰。
      辽代陶瓷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其内蕴的契丹民族的文化审美、装饰韵味和精神力量,对草原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予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让我们走进辽代陶瓷,作一次美的心灵之旅吧!

鸡冠壶
      鸡冠壶,因其提系部位形似鸡冠而得名,又称皮囊壶、马镫壶,源于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制品。从造型上看,鸡冠壶一般分为穿孔式和提梁式两个系列,穿孔系列是契丹族固有的造型,便于穿扎绳链固定在马背上;提梁系列的最早样式见于中原,后被输入移植到辽境,并得以流行。早期的鸡冠壶仍清晰地保留着仿皮页、皮穗、皮条、皮扣的痕迹,晚期这种装饰逐渐消失。随着定居生活方式的形成,两个系列的鸡冠壶最终被提梁式取代。

茶末绿釉长方口单孔鸡冠壶 

茶末绿釉单孔鸡冠壶 




长颈瓶

      长颈瓶因细长的瓶颈而得名,为辽代常见的实用性器皿,主要盛装水、奶、酒等液体,也有一部分用于插花。瓶口多呈浅盘形或喇叭形。其中,盘口长颈瓶以白釉或白瓷为主,主要流行在辽中期以前;喇叭口长颈瓶以各色和陶为主,肩颈部多划有弦纹。早期长颈瓶的颈部较粗,腹部较为浑圆;晚期则颈部趋向细长,腹部变得瘦高。
白瓷剔划牡丹纹盘口长颈瓶,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f0b388c885644c15aa39849531928a26.jpg-mobile 黄釉划牡丹纹长颈瓶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8b718590b962453280dea0e9561a38c0.jpg-mobile 黄釉长颈瓶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da20249cfa944a4581892d23e8e94d34.jpg-mobile 绿釉长颈瓶 

执壶

      执壶是隋代中原地区出现的一种造型,又称“注子”、“注壶”或“偏提”,做为酌酒、注茶和调味剂的容器,唐宋时扌期传入辽境。执壶多与稍大于壶腹的注碗相配,碗内盛装热水用于温壶。辽代执壶在形制上富于变化,一部分直接模仿中原式样,但工艺水平不够精湛;一部分揉入契丹地域文化符号,造型和纹饰风格较为独特。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78a518b6673d41329e22fb6e0186e325.jpg-mobile

黄釉划牡丹纹执壶 

黄釉贴璎珞纹执壶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059e227bd53c46578d23bd8433cfb85a.jpg-mobile 绿釉鸡腿坛 

净瓶

      净瓶又称军持,源于古代印度,梵文为 kundika,音“捃雅迦”,为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游方时随身携带,用以贮水或净手。辽代净瓶的样式具有自身特色,与同时期的长颈瓶、凤首瓶等器型相类。陶瓷净瓶的使用,表明佛教文化已经传入辽王朝,并深深植根于契丹民族文化之中。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d29da697a40241f0809cc74a61c0a9d1.jpg-mobile 白釉净瓶 

凤首瓶

      凤首瓶因颈部之上堆塑凤首而得名,最早源于西域诸国流行的一种银质把壶,唐代传入中原地区,时称“胡瓶”。辽代凤首瓶出现于辽代中期,器型多为花式口,颈部较粗,腹部雄浑,凤首雕刻精细,眼、耳、喙等均清晰可见,凤口衔珠,生动逼真。辽代晚期至末期,凤首瓶的制作工艺呈衰退之势,瓶身各部分比例失调,花式口演变为杯形或喇呱形,凤首雕刻技术粗劣,五官模糊不清,失去了往昔的凤形。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d3f8b8d723654480b2ce94a0cf1d39cb.jpg-mobile 绿釉风首瓶 辽代 ,辽宁北票水泉出土。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245ecd5bb0114bd695bf6d75f7aba121.jpg-mobile

黄釉划弦纹风首瓶  辽 

黄釉雕牡丹纹风首瓶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431e23b6cbfe4f78adac054e43d193b4.jpg-mobile 鳝鱼黄釉雕几何纹穿带扁壶 

辽白瓷

      辽代白瓷深受定窑白瓷烧造技术的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均显现出定窑工艺的痕迹,素有“北定”或“土定”之称。辽白瓷胎体瓷化程度较高,一般不施陶衣,器表挂较为均匀的透明釉,釉色多白中泛黄。常见的造型为碗、盘、瓶、碟、罐、壶等,纹饰以刻划或模印的牡丹、莲瓣、蜂蝶、动物及童戏图案为主。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86f5ba5d2b73412b99a540f2f406f139.jpg-mobile 白釉雕牡丹纹盘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aea788eaea5a46b1815ee135db30fc81.jpg-mobile 白釉雕牡丹纹罐  辽-金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7e19046a835848abbd07f7b727754594.jpg-mobile 白釉雕牡丹纹瓶  辽-金

单色釉陶器

      低温铅釉工艺在辽代中期开始兴盛,制品以黄、绿釉最为丰富,白、黑、褐秈次之其中,黄釉陶色泽明亮,釉层中隐现浅淡的条状纹理;绿釉陶色调深浅不一,多为沉稳庄重的墨绿色。辽代的单色釉陶器常和模印工艺结合起来,在印制的花纹之上施以深沉的釉色,增加了瓷器的自然美感。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b27da5dfbe3f4eb8b5832191f99d6e30.jpg-mobile 黄釉钵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97cae2096f9c4ba0be4323e25a687f92.jpg-mobile 黄釉划牡丹纹罐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aa91f2cb989d427f843d1b6036d7176d.jpg-mobile 绿釉钵 

辽三彩

      在辽代低温釉陶工艺技术的推动下,三彩釉陶器于辽代中期出现,晚期流行有别于唐三彩和宋三彩,这种自成体系的三彩器被称为“辽三彩”。辽三彩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二次烧成工艺,胎釉之间常施白色陶衣,釉色以黄、绿、白为主。施釉时,用不同色调的釉料按胎面的图案设计巧妙搭配,形成了明艳鲜亮的装饰效果辽三彩基本属于印花系列,常见的造型有盘、碟、壶、套盒及各式明器等;纹饰内容广泛,既有传统的题材又兼有体现时代气息的纹样。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4bfaa8be1fcb498a863459bf88f2be25.jpg-mobile 白釉绿彩划花三鱼纹盘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8e1102b865dc4e24af4dcd3c1e67a90e.jpg-mobile 三彩釉印牡丹纹方碟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7872baba751d42eaaeb36b67986a49d6.jpg-mobile 三彩釉印牡丹蝴蝶纹八方盘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7476269525e5474bb14576e4e70d3caf.jpg-mobile 三彩釉印牡丹纹盘 https://ss2.meipian.me/users/395197/cce5fa946550457aade8a5b7b96eebec.jpg-mobile 三彩釉印海水流云纹扁把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