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6-12-04 11:18:15)
标签:

国家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

司母戊鼎

甲骨文

杂谈

分类: 旅游杂记
     2007年1月31日,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闭馆并开始扩建,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我一直想去看看扩建后的新馆,终于有机会于2015年实现了愿望。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有展厅48个。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有众多历史文物留存于世,博物馆仅仅展出了这些浩瀚文物中的部分精华,不过仅这些也令我目不暇接。

      下面我想展现部分展品,分青铜器部分、殷商卜骨部分、陶器部分、石器部分、瓷器部分,以做纪念。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青铜器

利簋

http://s5/mw690/001CIvd8zy7sbc7983i54&690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西周早期青铜器。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刻有33字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这段文字对夏商周的断代工程有重要意义,由此我们知道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后母戊鼎http://s1/mw690/001CIvd8zy76UV1d9rq50&690


http://s10/mw690/001CIvd8zy76SpiyBGV69&690后母戊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39年3月于河南安阳出土

      此器是商王 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的内部有“后母戊”铭文,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出土后受到日军的觊觎,多次派军队搜寻,百姓为防日军掠夺重又埋入地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又重见天日。

     此器重832.84千克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至宝”的美誉,为国家一级文物。

 

四羊青铜方尊http://s6/mw690/001CIvd8zy76SpmZiOF65&690

四羊青铜方尊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此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

      此方尊高大雄奇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精品,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三星堆铜面具http://s7/mw690/001CIvd8zy76UVkr1EG26&690

http://s6/mw690/001CIvd8zy76UVo8FDf45&690

http://s16/mw690/001CIvd8zy76UVrcV9Z7f&690

三星堆青铜面具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保存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仅展出部分精品。

 

青铜瓿http://s5/mw690/001CIvd8zy76UVuZPi404&690

青铜瓿(bu)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

     甲骨文资料中关于“妇好”的记载亦有200多条,其中一片卜辞曰:“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旅万,乎伐羌”。

 

大盂鼎http://s15/mw690/001CIvd8zy76UVxIJrwee&690大盂鼎

周康王二十三年

清道光初年陕西郿县礼村出土

      清道光初年陕西郿县礼村出土,先后为当地乡绅郭氏、县令周广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荫等所有,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于1951年将其捐赠与上海博物馆,1959年入藏国家博物馆。此器雄伟庄严,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样式。

      大盂鼎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盂之事。铭文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立国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沉湎于酒以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赏赐盂鬯、命服、车马、邦司、人鬲、庶人等。铭文用字波磔分明,体现了用笔过程中自觉地提、按意识。通篇文字布局规整,书风凝重。

 

青铜壶http://s5/mw690/001CIvd8zy76Vbkhe4If4&690“颂”青铜壶

西周晚期

此器颈内壁铸有铭文一百五十一字,较详细记录了周王册命颂之事,其册命仪式的完整过程可与《周礼》《左转》等有关记载相互印证。

 

楚高青铜缶http://s12/mw690/001CIvd8zy76UVSn2sP8b&690“楚高”青铜缶

战国.楚

出土于山东泰安

此缶口沿有刻铭“楚高”、“右冶伊”。

 

青铜缶http://s8/mw690/001CIvd8zy76UVW7SGH77&690青铜缶

战国.曾

此缶为曾侯乙自作用器,重327.5千克,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最重的先秦酒器,

 

曾侯斿父青铜方壶http://s8/mw690/001CIvd8zy76UVZILYja7&690“曾侯斿父”青铜方壶

春秋.曾

此器为曾国贵族为自己铸造的酒器。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http://s13/mw690/001CIvd8zy76UW3u3Ks4c&690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63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

尊,古代酒器。此尊通体饰错金银云纹,精美华丽。犀牛体态雄健,比例准确,肌肉发达,是古代生活在我国的苏门犀的形象。

 

羽人纹青铜鼓http://s16/mw690/001CIvd8zy76UW7TBN5ef&690羽人纹青铜鼓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72年广西西林驮出土

青铜鼓是古代少数民族一种象征权力的重器,可作乐器、作战鼓、储存财物或作装殓尸骨之用。

 

郑和铸铜钟http://s11/mw690/001CIvd8zy76UWb3Psu0a&690郑和铸铜钟

明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

这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为求平安而铸。

1981年福建南平采集。

 

殷商卜骨

      刻有文字的龟甲和牛骨于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经研究这些文字是3200多年前中国古代文字,是汉字的始祖,被称为甲骨文。

     研究表明,甲骨文字数众多,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成系统文字,内容多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对于这样成熟的文字,可以想象,在更早的时候(或许1000年前)已经产生甲骨文,并运用。

      有趣的是通过辨识解读,其内容可以和现代考古相对应,或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也更加坐实了我国为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

    目前发现甲骨15万片,部分流失海外,单字4100多个,能和现代汉字联系起来的、还活着的单字1250多个。

        

卜骨1http://s11/mw690/001CIvd8zy76UWdW5ECaa&690卜骨1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出土

此卜骨正、反面刻满长篇卜辞,内容涉及土方、吉方入侵。

 

卜骨2http://s9/mw690/001CIvd8zy76UWgFAj6a8&690卜骨2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出土

此版卜骨刻辞中记述北方有方国分别于甲辰日与戊申日征伐(牧?)地,并俘获31人。

 

卜骨3http://s8/mw690/001CIvd8zy76UWjre3d17&690卜甲3

商王武丁时期

此卜甲正面刻辞,记述戊寅日古(卜人名)为般(人名)占问是否有祸,这一时期在龟甲、兽骨上契刻或书写当时的占卜记录及记事文辞,即所谓“甲骨文”。但是在坚硬的龟甲、兽骨及玉器、陶器上刻字,需要改变毛笔书写的笔法,如改圆形为方形,填实为勾廓,粗笔为细笔,有时字体较为特殊。

 

虹刻辞牛骨http://s15/mw690/001CIvd8zy76UWm52ICce&690虹刻辞牛骨

商王武丁时期

传河南安阳出土

此牛骨正、反面有卜辞9条,内容是贞问一旬之内的灾祸,辞中记载庚戌日出现虹。

 

陶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生产与生活

距今约1万南前,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聚落,过着定居生活。人类的经济活动逐渐从攫取性过渡到生产性。

 

人面鱼纹彩陶盆http://s6/mw690/001CIvd8zy76UWrKsO995&690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仰韶文化先民用瓮棺埋葬夭折的儿童,以陶盆作为棺盖。

 

涡纹四系彩陶罐http://s3/mw690/001CIvd8zy76UWutzKa72&690涡纹四系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

1956年甘肃永靖三坪征集

 

筒形陶罐http://s3/mw690/001CIvd8zy76UWy1wgq52&690筒形陶罐

新乐文化(约公元前5300年—前4800年)

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北运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1977年首次发掘。这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

 

兴隆洼筒形陶罐http://s14/mw690/001CIvd8zy76UWB5Tbf7d&690兴隆洼筒形陶罐

兴隆洼文化(约公元前6200—前5400年)

1990年辽宁阜新查海出土。

 

刻画符号陶尊http://s4/mw690/001CIvd8zy76UWGh1kfc3&690刻画符号陶尊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年—前2500年)

1979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

 

小口尖底陶瓶http://s2/mw690/001CIvd8zy76UWJ0bcJd1&690小口尖底陶瓶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http://s6/mw690/001CIvd8zy76UWMtPCJ05&690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1978年河南临汝阎村出土

这是日前所见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一幅陶器绘画。

 

扁足陶鼎http://s5/mw690/001CIvd8zy76V6w5LwM04&690扁足陶鼎

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

1956年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

 

石器

玉龙http://s6/mw690/001CIvd8zy76V6zozu5c5&690玉龙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

文博界认为玉龙是中华图腾龙的原始造型。

 

文字的萌芽http://s12/mw690/001CIvd8zy76V6C8Qyfbb&690文字的萌芽

新石器时代遗物上常见一些刻画符号,它们可能是文字的萌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所以就有了“汉字五千年”的说法。

 

琅琊刻石http://s14/mw690/001CIvd8zy76VbaHDAh8d&690琅琊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山东诸城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曾五次巡视郡县,以示威强,并刻石颂扬统一海内的功德。这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西南)时所立刻石的后半部,传为李斯所书。因年代久远现仅存13行86字。

刻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昭陵六骏石刻http://s4/mw690/001CIvd8zy76V6H4x6H33&690

 http://s10/mw690/001CIvd8zy76V6JGqDfe9&690

http://s12/mw690/001CIvd8zy76V6LQXaP5b&690

 http://s9/mw690/001CIvd8zy76V6PHOGs68&690

http://s13/mw690/001CIvd8zy76V6RVDJ28c&690

http://s1/mw690/001CIvd8zy76V6U2lKUa0&690昭陵六骏石刻

陈科复制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墓,位于陕西礼泉县东北。唐太宗为纪念自己的开国武功,将常骑乘破敌的6匹战马——飒露紫、拳毛䯄、白蹄乌、特勒乌、青骓、什伐赤刻石为像立于陵上。20世纪初飒露紫、拳毛䯄被盗运出国,其余四石现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一万年以前已有陶瓷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

     唐代,制瓷业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有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庞大窑系,地域特色鲜明、工艺水平极高,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

     元、明、清时期制瓷业更加繁荣昌盛。元代最突出的成就是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等品种的烧制成功。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为烧造出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釉彩缤纷、纹饰精美的瓷器创造了条件,彩绘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多达数十种。明代除著名的水宣青花外,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及斗彩等名品;清代不仅创烧珐琅彩、粉彩等品种还是颜色釉发展的繁荣和鼎盛时期,代表了中国瓷器生产新水平。

     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和中东,成为皇室的贵重饰品。英文的中国 China 就来自“瓷器”一词,可见中国瓷器对世界影响之大。

 

三彩黑釉陶马http://s9/mw690/001CIvd8zy76V6ZMkhq58&690三彩黑釉陶马

唐(公元618—907年)

1972年河南洛阳出土

唐三彩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盛行于唐代。于1905年在洛阳北邙山唐墓中发现。

 

三彩釉陶胡人骑卧骆驼俑http://s4/mw690/001CIvd8zy76V72TRaX43&690三彩釉陶胡人骑卧骆驼俑

唐开元十年(公元723年)

1957年陕西西安西安鲜于谦墓出土

 

龙泉窑青釉弦纹贯耳壶http://s12/mw690/001CIvd8zy76V75WWf16b&690龙泉窑青釉弦纹贯耳壶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鱼纹梅瓶http://s4/mw690/001CIvd8zy76V7mVpNp53&690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鱼纹梅瓶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http://s11/mw690/001CIvd8zy76V7ru6tI6a&690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元代(公元1206年—1368年)

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出水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瓶http://s5/mw690/001CIvd8zy76V7uyME4a4&690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瓶

明.宣德


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碗http://s7/mw690/001CIvd8zy76V7xmY3s86&690

釉里红缠枝牡丹大碗

明.洪武


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http://s2/mw690/001CIvd8zy76V7zImydd1&690青花山水人物净水碗

明.崇祯

 

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http://s6/mw690/001CIvd8zy76V7C12oRc5&690


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

明.永乐

 

郎窑红釉观音尊http://s14/mw690/001CIvd8zy76V7EkZGZ9d&690郎窑红釉观音尊

清.康熙

 

粉彩鹿纹尊http://s9/mw690/001CIvd8zy76V7GPvLy68&690粉彩鹿纹尊

清.乾隆

 

仿套料凸雕夔纹瓶http://s1/mw690/001CIvd8zy76V7JawUw10&690仿套料凸雕夔纹瓶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扁壶http://s3/mw690/001CIvd8zy76V7MCLlM32&690青花八吉祥扁壶

清.乾隆

 

仿古铜釉描金彩牺耳尊http://s1/mw690/001CIvd8zy76V7OOyU810&690仿古铜釉描金彩牺耳尊

清乾隆

 

参观注意事项

      国家博物馆开馆时间:09:00—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

       门票获取方式有四种:网上预约(预约日后第三天后)、短信预约(第二天)、集体电话预约和现场窗口取票。建议采用网上预约的方式取票,几乎不用排队。现场取票要排队等候,但馆内观众并不拥挤。

      馆内设有很少的座椅供休息,有食品饮料售卖。有有关书籍售卖。

     馆内欢迎使用相机,但不能使用闪光灯、三脚架及自拍杆。

      入馆要经过安检,打火机及其他违禁物品不能带入,有存包处。安检人员素质很差、粗鲁。

       建议参观前先阅览国家博物馆官网,了解有关事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