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滕王阁序》的抒情性赏析

(2009-01-07 12:02:49)
标签:

杂谈

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表达与抒发,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者在《滕王阁序》中,不仅在词采、对偶、声韵、用典等方面,充分发挥骈文特有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一篇古今称道的最完美的骈文,而且在文中后半部分,以其强烈的抒情性,使这篇千古华章突破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俗套,独辟蹊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滕王阁序》的第一、二段,由地及人,由人及景,层层推进,在精心铺叙滕王阁的秋日景象后,从第三段始,作者面对“穷睇眄于中天”的秋景,由“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的豪兴,陡引出“天高地廻,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之感慨,由景及情,直至情感波涛汹涌,一泻而下。其后的抒情可分三个层次:

从“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至“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竄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第一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抒发作者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感慨英雄失路,有志难伸的悲愤。他痛心于“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从而流露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悲观情绪。尤其作者贴切地使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四个典故,更渲染了“识盈虚之有数”,自己难以主导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至“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引发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境,使抒情进入第二层次。他忽转无奈和悲哀为精神一振,鼓励即将远行的宇文新州: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再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表达了现在虽然失意,但济世之心依然不变;虽处困境,决不自暴自弃,要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状态。文中用“贪泉”“涸辙”之事典,淋漓尽致地表露了作者洁净无尘、情操不移的豪情。至此作者精神虽然为之一振,然矛盾的心境又使思绪再次转回自身现状, 又以“孟尝高洁”、“ 阮籍猖狂” 两个典故道出心中的无奈,情绪再次低落。

在上述情绪的控制下,引出文中第四段“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因而,他笔锋一转,把澎湃的思绪拉回到现实,拉回到这个豪华的饯别宴会,使抒情进入第三层次。他感慨自己“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他遗憾今后将“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即要抛弃一生功名,去千里之外的海南侍奉父亲。但转而他又想到自己虽“非谢家之宝树”,却有幸“接孟氏之芳邻”,为此时有机会结识高人雅士,且能“今兹奉袂,喜托龙门”,参加高人雅士如云的盛宴而高兴。因而他庆幸,庆幸在这“四美具,二并难”的盛大宴会上,遇到知音。于是他虽有“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的无奈;却更有“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喜幸。喜幸之余,却又想到 “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圩”,深沉地发出没有不散的宴席的感叹。

从以上两段读者看到了作者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 、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感情,其述志言情之酣畅淋漓,之跌宕起伏令人叫绝。更值得一提的是,就作者当时的处境,原本应满蓄悲凉之情,而作者却将悲凉转而为悲壮,笔下流淌的情感充满阳刚之美,从而使整篇文章气象宏大,叫人感慨不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