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初探京西古道

标签:
旅游徒步杂谈 |
分类: 带着爸妈去旅行 |
早闻京西古道大名,
只是,
看着那如织的庞大路网,
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走起。
这次因是带着爸妈同游,
便有了理由做出选择,
先走最简单的一段西山大道,
起始点选在水峪嘴村:
村里把车停好,
开始徒步,
从门洞开始:
门洞上面忽然驶过一列火车:
爸妈打开登山杖:
他们经常在平地遛弯,
这回要走出舒适区,
提高锻炼难度了:
沿路都是旧时京西古道上,
许多路边商铺、小摊,
或是古人行路时的场景浮雕,
一边欣赏,
一边回忆旧时的北京:
简单的厕所,
也被装饰了起来:
驼队:
京西古道旁的永定河边,
据研究,
二百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
而遍布门头沟的这张路网
元、明时期开始成为,
重要的商运、军用和香道。
今天我们只是,
探访了其中很小的一段:
古道边上的茶馆、酒肆:
过了这个小城楼,
就是古代留下来,
真正的京西古道了:
一路都是石头不太好走,
便带着爸妈沿柏油公路上行。
先经过一个博物馆:
这是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小令,
也是京西古道最好的写照:
因关注便研究,
没想到原作并不只这几句,
顺便也赏析一下。
不知这两个作品之间的关系,
但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
只知自己很喜欢便好。
天净沙·长途野草寒
[ 元 ] 未知作者
原文
长途野草寒沙,夕阳远水残霞,衰柳黄花瘦马。
休题别话,今宵宿在谁家?
瘦皆因凤只鸾单,病非干暑湿风寒,空服了千丸万散。
恹恹情绪,立斜阳目断巫山。
上官有似花开,下官浑似花衰,花谢花开小哉!
常存根在,明年依旧春来。
江南几度梅花,愁添两鬓霜华,梦儿里分明见他。
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今生或少或多,功名一枕南柯,富贵荣华快活。
今朝已过,不知明日如何?
生红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说与莺儿燕子。
东君知道,杏花不耐开时。
西风谓水长安,淡烟疏雨骊山,不见昭阳玉环。
夕阳楼上,无言独倚阑干。
东邻多病萧娘,西邻清瘦刘郎。
被一堵无端粉墙,将人隔断,抵多少水远山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西风塞上胡笳,月明马上琵琶,那抵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淡烟衰草黄沙。
京西古道路线图,
好想要个详细的京西古道全图:
博物馆里有许多老物件,
爸妈都认识,
带着老人可以长好多见识:
出了博物馆,
旁边是一个防空洞,
是林彪修建的,
现在改为了军事酒吧:
我要开炮:
飞机头就是防空洞的入口:
里面很深很大:
吧台:
出了防空洞,
继续沿公路上山,
上月有灯会还未撤去,
可以顺道欣赏一下:
碉堡一座:
老公又把我拍出了幽灵的效果:
爱攀爬的我登上了堡顶:
小桥一座,
爱晃悠的老公去了桥的中间:
亭子一座,
望景的妈妈入了亭中:
一路前行都是上坡,
爸妈的体力还不错,
始终没喊累
。
快到第一个关口了:
牛角岭关城已近在眼前,
石头路面便是当年的真实古道,
与现代修的平坦马路比起来,
真的很不好走:
妈妈走的很好,
爸爸却有点吃力,
看来还得锻炼,
要不肌肉萎缩,
就更没有力量了:
终于看到了蹄窝,
不知有多少匹马与骆驼经过,
才会留下这千古的痕迹:
或深或浅,
或大或小:
过了关:
回望牛角岭关城:
当年,
是不是这里人来人往,
好不热闹,
但如今,
已是寂静只闻风声:
那时,
一定没有这么严重的雾霾:
从这过去,
再往上爬才是玻璃栈道,
怕浪费体力没有去:
牛角岭的庙宇:
庙里的众神不宜拍照,
只拍了壁上的一幅画,
很喜欢,
描画的就是旧时的这个牛角岭关,
多热闹呀,
好想穿越回去看一看:
怕爸妈走回去太累,
我和老公便沿真正的古道下山,
再将车开上来接他们。
想着曾有无数古人从此走过,
就感到很激动,
历史的车轮一直在转动,
今天的我们,
就是未来人的历史:
古道旁的铁匠铺到了,
老公说,
铁匠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钉马掌。
我想想也是,
长途赶路,
又都是乱石路,
马掌可能很容易坏掉,
所以需要随时修,
就好似高速公路上的停车休息区:
只用了10分多钟,
就回到了古道山下的入口:
开车重新上山,
接上爸妈,
继续前往下一站:
第二站是,
韭圆西落坡村的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的那首词,
写得太有意境了:
严肃的一对老泰山
:
故居里古韵犹存:
弹琴的马致远:
喜欢这两个摆件,
很有特色:
毛主席笔迹:
这院子很大,
总共有17间房,
这是后院的马厩:
故居还是教育基地:
小院门口的小桥真可爱:
离了马致远故居,
在村里买了些炒红果、京白梨和酱菜,
味道都不错。
路边自带午餐饭毕,
继续前行,
到达石佛村。
村口的浮雕壁画,
把京西古道刻画得惟妙惟肖:
又过石洞,
这也是古路,
石头都被磨得光溜溜的:
回头一望,
有片很薄很薄的大片山,
真有趣:
这路不知通向哪儿:
顺着柏油马路,
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村口,
竟没有找到古道!
不气馁,
重新回去,
打听了村里的老人,
才找到入口。
再次走上真正的古道,
远处火车穿梭在山洞间:
沿路有个洞,
洞旁有个红漆字,
想进去看看,
又怕爬上去下不来了
这段古道比较险,
右面就是悬崖:
再见蹄窝:
山下的京门铁路,
是詹天佑修的,
已有100多年历史:
摩崖碑到了,
仔细欣赏。
千年的风吹日晒,
古迹损伤不小,
裂缝有填补过的痕迹:
前面的古道已被塌方的山石埋没:
这个蹄窝好大好深,
是骆驼的吧:
往回走,
感叹着历史,
感叹着京西古道,
便随口编了个歌,
对老公唱了起来:
走啊走,走啊走,
走过骆驼,走过马,
走过当年的客,
千年的古道,
千年的繁华,
只留下寂静只闻风,
风中还有个现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