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2012-10-15 22:32: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行旅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载《中国散文家》2012年第5期 《东部》2013年夏)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文/江南冰雨

她们说临江屯很美,就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边上,它三面环山,是座桃源式的村庄,比起闻名于世的小镇室韦和恩和,这里没有沾染上太多的商业气息,不过,恐怕再过些时日,临江也会被不断开发,从而失去应有的原生态。她们说的那样真切,我信。

日已西斜,走进临江,就像走进了乡村电影中的某个场景。天依旧很蓝,村庄被落日的余晖笼罩,投下斑驳的疏影。开阔的马路上,一队人马与我擦身而过,蹄声四起,尘土飞扬。道路两旁建着一排排叫做“木刻楞”的民居,用木栅栏围成一个个独立的院落。每走一步,我都要小心翼翼,尽量避免踩上牲畜的粪便,但那股混乱的气味依旧暧昧不清。

一颗树下,一匹枣红色的矮马被拴在木桩上,一动不动;一头花白相间的奶牛侧卧在牛栏边吃草;几只黄狗四处游荡,却对我们这些陌生人置之不理。

我们来到了歇身的旅馆,确切地说是一幢新建的木刻楞民居,两层楼。木刻楞,是俄罗斯族的典型民居,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整。因为隔岸便是俄罗斯,临江有八十多户人家,据说祖辈大多是前苏联红色十月革命时期的白俄罗斯移民聚集于此。多年来汉俄满蒙通婚之后,绝大多数是第三代、第四代的华俄后裔。他们沿袭了一些浓厚的俄罗斯特有习俗,如居住木刻楞、过俄汉两个民族的主要节庆日等。

我放下行李,很快便四处转悠。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将我吸引了过去,只见三位老人静坐在靠近民居的马路旁,其中的一位老人操着手风琴,弹奏的是一首欢快的俄罗斯歌曲,我的兴致便提了上来。另外两位老人在一边闲聊,其中一位老人个头不高,但外貌尤其显眼,鹞眼鹰鼻,眼睛是玛瑙般的深蓝。给我们开车的律师傅曾经在俄罗斯待过,懂点俄语,便用俄语与他交谈,探讨俄语的发音问题。因为是第三代的华俄后裔,有些专业名词的俄语发音老人似乎也很难确定,边说边翘起大拇指,赞扬一下律师傅,律师傅也很受用,跟着歌曲的节拍跳起了俄罗斯舞蹈,有模有样。我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了,陶醉在欢乐的气氛里。

不知不觉中,天渐渐暗了下来,最后的晚霞将天边照得通红。村庄显得静寂,静得让人彻底放松下来。老人们早已各自离去,我们也心满意足地用完晚餐,准备参加一场小型的篝火晚会。

  村庄在黑暗中沦陷。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照明,我打着手电,摸黑朝着那块偏僻的荒地走去。黑暗如潮水般袭来,四周空荡荡的,只有脚下的砂石在“沙沙”作响。暗夜里,篝火一下子点燃了夜的激情,木柴在“噼里啪啦”地燃烧,火焰升腾,空旷的荒野有了温暖的亮色。我们尽情地喝着啤酒、奶茶,抓起手把肉,大块朵颐。火光和酒精的作用下,一个个都脸颊发烫,忘乎所以。

  散场之后,回到木刻楞的廊檐下,不知有谁在喊:星星,星星。我禁不住抬起头,只见黑丝绒般的夜空镶嵌着一颗颗钻石般的星星,北斗七星、猎户星座……众多的星斗盘桓在头顶,若隐若现。我惊呆了,随之一股无以名状的兴奋如电流般击中全身,这是多么纯粹与透明的夜空啊!

  第二天起了个早,从马路上经过,发现这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屋后有自己的菜园,窗台上摆放着一些鲜艳的花朵,勤劳的主人们早已牵着马匹在此等候。朝着屋后的山坡走去,一条泥泞的小道一直通往山顶。山顶上有个电视塔,很空旷。就这样静静地在风中伫立着,将临江的美景尽收眼底。蔚蓝的天空、流动的云朵、连绵的绿草、墨绿的森林、明净的河流,还有那红蓝相间的屋顶,组成了一幅充满质感的画面。光影在不断变幻,一如童话里的色彩。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临江屯的幸福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