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州文联:张明辉散文集《寻觅江南》推介

(2011-11-07 08:25:00)
标签:

文化

分类: 转载
台州文联:张明辉散文集《寻觅江南》推介

2011年10月26日,作家张明辉做客台州市文联,赠送了他近期创作出版的散文集《寻觅江南》。
《寻觅江南》共分四辑,分别为行旅、偶寄、闲读、侠想,富有生活情趣和江南诗情画意,特推荐给大家。
 
附件:《寻觅江南》自序
 
台州市文联
2011年10月26日
 
附:
《寻觅江南》自序
——寻觅那些诗意的角落
 
这几年,我一直在做一番寻觅,寻觅记忆和想象中的那些山水。那些过往,那些快门下定格的风景,一字一句地变成文字,并保存下来。江南之于我,只是地理意义的观赏与游历,并没能够真正的纵深、探究、寻访。人都是有精神诉求的,我只不过是借写山水的笔,来填补内心的荒芜。我的旅行,并非刻意,只不过,我更偏向于寻觅那些诗意的角落。
从最初的《小镇寻园》、《云水乌镇》到《风行雁荡》,我的足迹很少离开江浙一带,必须承认,这只是个十分狭义的江南。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比起祝勇先生在《蓝印花布》里描写的那次江南之旅,都显得短促。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驴友或者行者,只不过,在适宜的时候作了一次次浅显的探访。
因为对江南的眷顾,2005年,我在新浪有了自己的博客,并且命名为“一个人的江南”,2006年出版了同名文集,2009年出版了《江南笔记》。更因为在新浪管理原创文学论坛期间的频繁出入,“江南冰雨”几乎成为我在网上游走的唯一证据,我的文字便贴上了标签,一如指尖等文友描述的那样,江南是我的生息之地,更是我的心灵居所。
江南在哪里?在苏州、杭州或者说在太湖、西湖流域?其实,历朝历代对江南的区域划分各不相同,文人们的写法不一,学者们更有争议。这个问题,我似乎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先生的《“江南”是怎样炼成的》里找到了答案,“其实江南的概念体现了一种终极追求,即天堂情结。人是一个要把世界对象化的动物,其他动物则否。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天堂情结’,即构成一个梦想的栖息地。”我更喜欢这样的解释:“文学赋予了江南这个空间以意义。当白居易、韦庄、柳永等捻毫赋诗时,也许他们想不到,那正是赋予江南以历史意义的时刻。”
这里,除了“行旅”之外,还有一些所谓“偶寄”的心情随笔,比如《无人的空巷》、《燕语呢喃》、《春色无边》,这些,可能都与我当时的心境有关,我的性情并非随意,却能从字里行间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包括写给女儿、父母、外婆以及对一些过往的怀念,仅此而已。一如散文家嘎玛丹增所说:“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多时纠缠于物质,无暇终极追问。”偶尔的一次触动与怀想,理所应当。
闲暇时,爱读一些书籍,却并未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闲读”中有一些书评,稍显稚嫩,权当练笔,另一些则是为文友而作,鸿雁往来,书写已成自觉。“侠想”里的三个短篇,算是阅读的延伸和对武侠题材写作的尝试。在本书完稿之际,还要感谢三个人,那就是本地的作家孙敏瑛、编辑李淑敏、画家章承辉,在他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书的编校得以完成。
恰好读到叶兆言先生所作的《杂花生树》,说《江南女子》,又说《江南文人》,洋洋洒洒数万言,有意思的是,两篇末了都以一首古诗结尾,说江南女子用的是苏东坡的“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说江南文人用的则是《诗经•周南•汉广》上的诗句:“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后一句,体现在古代的江南文人身上,余味无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但愿,这本小书《寻觅江南》只是行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是为序!
张明辉
2011-3-15
  文章来源:台州市文联 编辑:小李
原文网址:http://www.tzwxysw.com/showcontent.asp?id=16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