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刊发之四:《温岭日报•休闲旅游》2011.3.25

(2011-03-25 15:35:54)
标签:

文化

分类: 刊发

      2011年刊发之四:《温岭日报•休闲旅游》2011.3.25

                     

                            古刹清风
                       文/张明辉
  
  古刹,在天台山,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当年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亲画式样,可惜迫于资金,无力开造,引以为憾,临终时遗书晋王:“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称隋炀帝)见书后,遂派司马王弘监造。寺成,智者瞑目矣!
  
  古刹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有“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之句。五峰山下,有林荫小道,沿途可见隋塔。行不远,双涧回澜处,见唐樟数株,枝繁叶茂,碎影重重。过丰干桥,沿着“隋代古刹”照壁东行十数步,左转,即见古寺山门。山门东开,精雅别致,门口有僧人迎客,寺内修竹万千,别有洞天。
  
  古刹清幽,入眼即见古木参天的大道,修竹掩映的门神殿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殿的门楣上书“国清寺”三个楷体大字,落款“雍正十二年”。国清之意,取自《妙法莲华经》,以喻佛国洁净之意。雨花殿、大雄宝殿,佛像庄严,宝相森然。我喜欢这古刹的清幽,眼前的世界,如雾里看花,众生的膜拜与顶礼,是一次次心灵的洗涤。通红的火烛本身就是佛家的一种智慧,它能够点亮每一盏心灯,给人以生的启迪。
  
  当年,智者大师为了修筑寺庙,在此剪木为基,立坛说法。而今,他所开创的天台宗,由章安、灌顶、荆溪、湛然等人相继传灯,绵延千年,源远流长。且不说唐代高僧一行大师为编《大衍历》,从长安出发,不远千里前来印证算学,留下了“一行到此水西流”的典故。且不说日僧最澄拜师学法,将天台宗的义理传入日本,更有丰干、寒山、拾得三位异僧在此修行。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答曰:“只是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你且看他!”如此深藏禅机义理的问答,令人叹服。
  
  在三圣殿左边一处回廊的转角处,我看到了一块石碑,俗称“独笔鹅字碑”。据《国清寺志》载:“独笔鹅字碑镶嵌在寺内三圣殿东首莲船室的墙壁上。碑高2.4米,宽1.2米,据碑上序文,系清邑人曹抡选发现于华顶王右军墨池,仅有王羲之半壁真迹,经七寒暑摹写,补书完整,移刻于此。”我欣赏天台人曹抡选滴水穿石的执著,一笔一画,便能够挥洒自如,将东晋以来的书家风范一脉相承。
  
  在古刹,听晨钟暮鼓,看花开花落,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在三圣殿,在妙法堂,在药师殿,在观音殿,随处可见曲折的回廊,飞檐的翘角;禅门重重,廊檐互应,明暗间错落有致,可见营造者的匠心。当我沉浸在云遮雾绕的山间,或明或暗的香烛丛中,还有那若有若无的木鱼声里,一阵清风吹来,已经忘记了俗世的烦恼,静静地感受这难得的愉悦。
  
  大凡来古刹的人,都不会忘记去看那株隋梅,相传是由国清寺的开山祖师灌顶所植,如今,树龄已逾千岁。我来到了梅亭,只见几株新植的梅树都已香气四溢,繁花满天。而那株靠在角落里的隋梅,虽枝干苍老遒劲,暗香浮动。一草一木一世界,隋梅如此,人亦如此。
报刊链接:http://wldaily.zjol.com.cn/html/2011-03/25/content_12191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