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读畲乡(二)

(2008-09-19 14:53:15)
标签:

畲族

迎亲队伍

走婚

男方

女方

旅游

分类: 行旅

族又称山哈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代言,以歌为乐。它的服饰、婚嫁、宗教、图腾,无不显示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史载,畲族在隋代就在我国南方闽、粤一带生活,是开发这一地区的土著民族。“畲”字,来历很古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畲,烧榛种田。杜甫曾云:“瓦卜传神语,畲田费火耕。”畲族种的稻被称作“畲禾”,玉米称作“畲客豆”,开垦荒山则称之为“开畲”。“畲”字作为族称,则始于南宋末年。

走婚是畲族的传统习俗,来到了畲乡,自然不能错过。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而在畲族,嫁娶二字并无区别,只要双方愿意,男方也可以嫁入女方。我们汉族叫入赘,而在畲族,女方还要送财礼,以示尊重。走婚的习俗由来已久,且花样百出,如同一出盛宴,传递着畲族儿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喜悦。

这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畲族女子出嫁,首先要对歌,以试探男方的真诚。大凡有几个步骤:鼓乐迎宾、山歌对唱、迎亲、拦路对歌、借锅、杀鸡、出嫁等等。对歌对于男女双方来说并不困难,畲族向来是个善歌的民族,任何一个当地人都有可能是个出色的歌手,而盛装的对歌,无异于一场传唱山歌的盛会。

盛装的迎亲队伍抬着聘礼来到村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女方的亲属拦住去路,唱道:“今日吹的什么风?迎亲阿哥好礼仪;阿舅公挑来什么?深情厚意一重重。”男方的伴郎(当地人叫赤郎)随即应答:“喜日吹的吉祥风,我迎凤凰入花丛;迎得凤凰露美容,寨前美酒香又浓。”山歌就是这么单刀直入,这一问一答间,任何的疑虑都将烟消云散。

两个中年汉子吹响了唢呐,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走进村寨。一间明亮的堂屋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群活泼的畲族少女头裹花布,身上披着五彩绣花的凤凰装,她们嬉笑着排成一行,仿佛是在等待着久违的情人,她们看上去是那么的明丽自然、动人活泼,客人们的热情也被点燃,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欢娱的盛宴。“拾田螺”、“借锅”、“杀鸡”都是畲族婚嫁的传统节目,借锅的仪式很有意思,赤郎手端桶盆,盆中点燃一对蜡烛,盛一包索面、一只腊鸡和一刀猪肉,恭敬地站在灶前,举起桶盆行礼,吟“借锅歌”,直至立于灶后的女子接应“礼数周全”,伸手接过桶盆。赤郎刷净锅后,把猪肉放进锅里,盖上锅盖,意为借到了锅。灶边众女子在刷锅时把纸屑等杂物撒进锅内,以耍弄赤郎。赤郎在灶前生火,她们则早把柴淋湿。赤郎杀鸡,她们又把他团团围住,推、撞、拖、拉,如果鸡血滴落地面,一滴血罚一碗酒。场面变得生动有趣,畲族的少女们落落大方,她们热情地追逐着赤郎,赤郎被少女捉弄,面红耳赤,一不留神脸上被抹了烟灰。眼前令人心跳的一幕幕,使我找到了畲族人热情好客的最好理由。

畲族新娘穿着传统的“大凤凰装”,从阁楼上缓缓而来,她的发髻高高扎起,顶着银制的凤冠,银饰透着闪亮的光泽;她的衣领、袖口、裤角都绣着桃红、大红或明黄的图案花边;她的腰间系着金边和丝絮的织锦花带,看上去是那么端庄、绚丽,如同一只展翅的凤凰,婀娜多姿。转眼间,美丽的新娘被娘舅轻轻抱起,要与新郎一道拜堂,敬茶,敬酒,双方的傧相对唱着情歌,畅饮着美酒。此时,身穿“大凤凰”盛装的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伙房灶前,一起点燃新人的第一把烟火,一根竹管通向灶内,将灶火吹得很旺,很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入画皆风景
后一篇:走读畲乡(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