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偶寄 |
多少年来,当我还在孩童时代,便对清明有着格外的印象,这种印象来自于家人、亲戚,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日子里,大家都会一同去踏青、扫墓,因为只有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才会不约而同的去缅怀那些长眠于青山上的故人。
晴日里,踏青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件格外高兴的事。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只能在乡间步行,一路上,大人们家长里短,孩子们有说有笑,热闹非凡。可以说,传统的清明节,人们都可以彻底放松一下心情。
在野外,我们趟过清清的溪流,踏上碧绿的山坡,去找寻先辈的陵墓,那时候,山上的杜鹃花都已经绽放,漫山遍野,鲜艳欲滴,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去采。山坡上,一下子聚集了许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尤其是那些女孩们,将大把大把的杜鹃花捧在手里,互相攀比着,不亚于一场鲜花的盛会。她们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纯真的微笑,相对于祭祖的沉闷气氛,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对来说,女人们则要含蓄的多,她们不再是天真的少女,此刻,她们是妻子、母亲、媳妇,她们所要承担的,就是要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来祭奉祖先,让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够饱餐一顿,享受人间烟火。
下雨天,清明的气氛就会变得缠绵,道路是泥泞的,山上的草木都带着雨水,人们一路上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摔倒,弄脏了衣裤。男人们拖家带口,步伐就会变得沉重,而所有的心事,都会在雨中增添了份量。恒世以来,有多少个烟雨纷飞的清明,让人们回味往事,缅怀祖先;又有多少人会象唐代的诗人杜牧那般,一路上吟唱着“断魂”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