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偶寄 |
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长大以后做什么,有个同学这样回答:“长大以后去当和尚。”结果引来轰堂大笑。课后,这个同学因此也被老师带去责罚,面壁思过。现在想想,他的回答虽然滑稽,却不失天真。而对大人来说,出家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以至上升到一个思想觉悟的高度,很明显,后果是这个同学的政治思想课不及格。
在老师们看来,对待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学生就要有理想有抱负,比如有学生说长大后要当宇航员、当世界冠军,老师们就会举双手赞成,除了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之外,必要的话还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说明学生有高层次的追求,是颗好苗子。而想当和尚的学生则是犯了大忌,一旦传扬出去,就会受到质疑,这学生脑子有问题?出了这样的怪学生,说明老师的工作没到家,老师也难逃其咎,更严重的是学校的思想工作没做好,是个教育导向问题,会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人们会有种种不良的猜测,这学校都教得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社会舆论可不是好玩的。
其实,当宇航员也好,做世界冠军也罢,不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一旦真正做起来,也是困难重重的。关键是要天份的,若是没有天份,一个白痴都能够做到,何必要老师们如此费尽心机?天份很重要,更需要有后天的栽培。卞工慧眼识珠,因此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中科大的老师们搜罗天下,因此发现了象韩柏这样的少年天才。韩柏是有天份的,可惜的是,他被刻意的移植、栽培,半途夭折了。他收敛了神童的光芒,走下神坛,选择了出家这条路,他决绝地做了一名和尚。从光芒四射的少年明星到佛教徒的韩柏,一定是大彻大悟了。
人不能没有信仰,比如说宗教信仰,学佛要心中有佛,心如明境,不光是泛泛之谈的,我曾见识过许多来历不明的化缘和尚,道貌岸然,却是不学无术,用佛的弟子自谓,捞人钱财,却不与人消灾。更何况他也无法与人消灾的。佛的本意是要人去理解,只要心中有佛,即使是不做和尚,也能修成正果的。那些真正的少林和尚能够做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那才是真正的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