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落在风中的记忆(二)

(2005-09-09 16:26:34)
分类: 偶寄
  小时候,我被寄养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她用勤劳的双手照料着家中的田地,她用慈祥的母爱照料着我的生活,使我得以度过了一个无忧的童年。多年之后,当我回想起那段无比喜悦的童年时光,便思绪万千。
  江南的春来得特别早,透着醉人的绿。开春了,柳树儿发芽,燕子飞来,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堂屋的栋梁上,在底矮的屋檐下筑起了巢。燕妈妈整日里忙忙碌碌,为嗷嗷待哺的乳燕捉虫喂食。我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未知的世界,寻求着关爱与温暖。
  江南小村,阡陌交通,水网相连,外婆家的屋后有条河流,不时有船只经过,在河面上荡起涟漪。河的两岸种着一排排碧绿的桑树,曾几何时,我用欢快的脚步奔走在河的两岸,寻找着那些挑着鸬鹚的异乡人。鸬鹚是个天生的捕鱼高手,扑嗵一声钻入河里,在长满浮萍的河面上窜来窜去,长长的脖颈没入水中,一下子浮了起来,嘴里衔着鲜活的鱼儿,又折回了岸,养鸬鹚的人用手使劲一挤,将捕获的鱼儿投进了背箩。然后,悠哉悠哉地挑起长长的竹竿,一路远去。
  村子里的屋子大多很陈旧,有几处没落地主住过宅院,也有几处破旧的庙宇和祠堂。解放之后,各家各户都分到了几间屋子和一亩三分地,幸勤耕耘,安居乐业。记忆最深得是有几户养蚕的人家,妇女们平日坐在底矮的屋檐下纺纱织布,一到放蚕种的日子,她们就开始忙忙碌碌。选好的蚕种被放进一个个竹条编成的篾箩里,用嫩绿的桑叶盖上,不出几天,蚕宝宝们便出生了,密密麻麻,白白嫩嫩,蚕宝宝们吃着整片整片的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会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个究竟,乐此不疲。
  夏日里,是农人们最忙的季节,稻田里麦浪滚滚,芳香诱人,农人们起早贪黑,收获着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外婆家缺少男丁,我便成了她惟一的帮手。于是,我大致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烈日当空,密不透风,一老一少两个弱小的身影,汗流夹背,却在不停地挥动着手上的廉刀,身后,是成堆成堆的稻子,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乡下的孩子胆大,河汊里,房顶上,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高高的大树上,知了唧唧地叫个不停,黄蜂围着树儿团团乱转。淘气的小伙伴们就在阴凉的树底下打赌,谁要是输了,谁就去捅那只黄蜂窝。于是,大家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输了的孩子二话没说,抱住树干,三下两下就窜上了树,用手里提着的竹竿一捅,黄蜂们便急了,“嗡嗡”地飞了起来,天空阴云密布,刹为壮观。黄蜂是最怕受刺激的,又是最擅长报复的,它们见人就叮,群起而攻,树底下的我们见大势不好,抱头鼠窜,要是跑得不够快,就会被盯的鼻青脸肿。
  那时候,乡下人的日子清贫,孩子们没有太多的营养,水渠里的泥湫、黄鳝,草丛里的蚱蜢、蛇之类的便成了我们的美味佳屑。
  我与外婆相依为命,而外婆还要照料我的曾祖父,那时他已年逾九十,却容光焕发。太公年轻时吃了不少苦,给地主放过牛,做过长工,还在远处的深山里背过石头,难怪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他不习惯长久地呆在阴暗的屋子里,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就爱搬张长凳出来,在天底下晒太阳。太公嗜酒,却没有什么下酒菜,几盅老酒落肚,话自然就多了起来。
  太公极受村里人的尊敬,性格却返老还童。别看他生得五大三粗,干起细活来却很灵巧,我常缠着他用屋后的毛竹为我做这做那,太公自然会乐呵呵地答应下来。我带着他为我捎好的竹剑,在村子里东奔西走,村里的孩子都没玩过什么象样的玩具,见了都说跟真得一样,爱不释手。
  后来,母亲因为工作调动将我带进了城里,我再也不能在乡间寻找乐趣,那些日子,是一段最快乐的童年,那些陪伴我的伙伴,那些甜蜜的记忆,都将成为历史,永留心间,不可磨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台风过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