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辞手法(Rhetoric Techniques)系列之二十九 讽喻(allegory)

(2014-01-20 17:50:56)
标签:

英语教育

英语专业

英语写作

修辞手法

讽喻

教育

分类: Writing

修辞手法(Rhetoric Techniques)系列之二十九 讽喻(allegory)

 

讽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也是一种语言方式,用比喻进行讽刺。讽喻,常被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对联、小说等,也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用语中。

目录

 

一、讽喻的释义

讽喻,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作为比喻,可以有多种讽喻的方式,如“直喻”、“隐喻”、“类喻”等;二是作为一种语言方式,用比喻进行讽刺。作为讽刺,可以有多种目的,如谴责、启示、明理等。它也是把另一层含义隐藏在通常是某种故事的作品之中的文学技巧,通常也指这种故事。神话和寓言全都是讽喻性的。讽喻因而也可以理解为扩大的隐喻,或是连续的形象化比喻。这种形式允许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常用于有宗教或政治含义的作品。

 

二、讽喻的例文

作品1

班扬(Bunyan)的《天涯历程》(Pilgrim's Progress,1678)

作品2

欧威尔(Orwell)的《动物农庄》(Animal Farm,1945)

对联1

古时,无锡县署大堂曾挂有一副对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上句是“正言”,下句是“反语”,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对联2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慈禧太后置国事于不顾,大操大办自己的六十岁大寿辰。有人在北京城墙上贴出一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副对联把庆典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对慈禧进行了十分辛辣的讽刺。

对联3

慈禧去世后被尊奉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共十九个字,有人为此撰一联:

垂帘二十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九字,字字欺天。

例文:《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