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七月与安生》是两个女生之间的故事,也是一出“闺蜜同情”的人间杯具!两小无猜的女孩爱上了同一个男孩,就此双双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时运不济,造化弄人。不过对于闺蜜来说,既然有共同的好恶,相近的审美,爱上同样的男生,倒也不足为奇……
既然是闺蜜之间的故事,自然少不了两个演员飙戏。然而当满怀期待想看马思纯的“七月”与周冬雨的“安生”上演一场相爱相杀时,赫然发现竟是一场空。因为在电影里那本记录两个人故事的小说的作者,并不是七月——而是安生!
没有七月,没有置换的人生……安生不过是把自己走过的路,看过的人,无处安放的心,都放到了小说中的七月身上。甚至连安生自己,也不过是代替七月而活着。所以,所谓七月与安生,其实只有安生自己。两个女人的战争,变成了周冬雨一个人的独角戏。
这样电影里的周冬雨,就有了七月和安生的两面。因为周冬雨那张清纯无害的脸,其实她倒更适合七月的角色。当她以上流社会的面貌出现,带着七月的孩子时,那种置身事外的高冷,还有写字时的恬淡如怡,似乎更符合周冬雨本来的样子。那是她的本色,但演戏总要有突破。
所以我们又看到了另一面的安生。一个疯丫头,一个敢爱敢恨有着不羁的灵魂却对稳固的爱情又充满渴望的矛盾的集合体。安生其实并不安生,玩过摇滚,喜欢机车,更敢于远足,阅人无数,感知人情冷暖,在脸上写满了阅历与沧桑。这样的人物,对于周冬雨是挑战,
好在,她已经有了心花路放中小太妹的经历。扮演起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安生,却也能驾轻就熟,看不到一丝的矫情,展现出了一个演员完美的可塑性。尤其是和七月在浴室里的那场戏,看起来柔弱的周冬雨竟然有那样巨大的爆发力,表演的非常有张力。
可以说在这部电影里,周冬雨从表情到表演,几乎可以说是全部拿捏的恰到好处,不负90后实力派四小花旦的美名。不管是见到家明时的欢愉,遭遇生活挫折时的冷漠,游走四方时的大胆,还是和七月撕逼时的歇斯底里,感情总是爆发的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不仅在人物塑造上有深度,更加展现了她表演技艺的宽度和延展度,俨然如同在话剧舞台一般感情真挚而饱满。让我们看到了周冬雨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乖乖女,突破形象的出演展现出了全能的一面。
应该说,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也赋予了周冬雨很大的自我展示空间,有很多地方都是按照周冬雨自己的设计来表演。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够表现的那么自然,浑然天成就好像角色就是自己一样的原因。
冬风化夏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之中,周冬雨的演技有了一种让人扑面不识的感觉。如果说山楂树的时候周冬雨是青涩,同桌的你时周冬雨是稚嫩,那么七月与安生,周冬雨的演技终于迎来了一次破茧成蝶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