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如斯 父爱如斯


标签:
情感当不掉的记忆金士顿微电影 |
分类: 娱乐评论 |
在华语电影圈,能将“格调”和“情调”都做到极致的大概非王家卫莫属,同时,他的电影也是香港电影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代表着香港电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多元化探索。王家卫的电影之于香港,就像小津安二郎之于日本,约翰·福特之于美国西部,霍建起之于乡土中国,电影就是他用摄影机一笔一划写就的情书,字里行间,全是香港的细致纹理,其中蕴含着香港的一味一食,交缠着香港的一街一道,氤氲着香港的一颦一笑……
正是如此,当一部微电影《当不掉的记忆》中那浓郁的香港气息和风情扑面而来时,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多年来对于王家卫电影的观影感受,那种怀旧和感伤的基调,那种旧年香港街道与场景的韵味,那种独到的港式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那种弥漫着诗意和美的影像格调,都让我如此欣喜和感概。当然,这部影片不是王家卫作品,甚至不是一部香港本土电影,但是,难能可贵的,它是如此极富香港电影的神韵,如此“地道”地用港式电影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对香港父子的感人故事。
《当不掉的记忆》是金士顿2014年隆重推出的年度微电影,也是金士顿继2013年《记忆的月台》后的又一大手笔、大制作。原班团队如《盗梦空间》中那般,以智慧和真诚营造出一个又一个“现实空间”。《记忆的月台》中是英伦地铁站台,《当不掉的记忆》中则是90年代末的香港西环。空间的精心营造旨在呈现完美的影像,最终则是服务于影片的情感表达。《当不掉的记忆》正是以一帧一帧的影像传递出一份绵延了十八年的父爱深情:父亲当掉自己的毕生心血之作,换来儿子的学业和前程。当十八年后儿子带着当票和疑惑来到当铺,当当铺老板拿出那枚小小的优盘,当旋律响起……十几年似乎弹指一挥,然则虽父亲早已远逝,却让主人公更感父爱之如斯博大和深厚。
故事的动人之处,很大一部分源于影像的强大感染力,影片从外景诸如街亭、路灯、叮叮车、石板路、鳞次栉比的小商铺,到内景如一桌一椅、一琴一键,从场地搭建到室内布景再到人物服饰以及类似当票这样的无数小道具,无不体现着影片制作者的精益求精和十足诚意。也正因如此,影片才能为观众呈现出如斯质地精良、情感充沛的动人影像,这影像似如王家卫电影那般情意浓郁,耐人寻味,涵韵着香港电影的独特气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相较于太多因商业利益而粗制滥造的伪诚意之作,我们应该对这部仅十余分钟的电影致以敬意,正如它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爱的传递不会中断,爱的表达也从来不会晚,但关于爱的故事的讲述和展现绝不可以被忽视和敷衍,《当不掉的记忆》正是以满满的诚意,向我们呈现如斯精致之影像,传达如斯厚重之父爱。
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