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洋妞到我家》:戳痛中国家庭教育的“公主病”!

(2014-08-01 16:18:20)
标签:

娱乐

洋妞到我家

徐帆

陈建斌

公主病

分类: 娱乐评论

/芳菲小猪

 《洋妞到我家》:戳痛中国家庭教育的“公主病”!

在华语电影的历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作品不少。像《喜宴》、《推手》还有众所周知的《刮痧》,都把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到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随着交流的日趋频繁,这种文化差异似乎正在缩小,越来越多的国人甚至开始效仿西方生活,过洋节,请洋家教,甚至直接移民。然而在有些方面,东西方的认识分歧仍旧很大。就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分歧,就成了电影《洋妞到我家》的主题。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身为明星化妆师的“皮妈”徐帆卯足了劲儿赚钱想带着女儿皮皮移民。但因为“皮爸”陈建斌不想放弃京剧团的事业不想移民,家里出现了危机,皮爸也不断被皮妈数落。“要钱没钱,要时间没时间”成了皮妈教训皮爸的口头禅。因为移民的缘故,皮妈想给皮皮找个外教教英语,为了省下2000块钱,最终找了一个哥伦比亚辣妹“交换生”给皮皮教英语。就此,洋妞到我家的大戏拉开了帷幕。

 

在电影中,着重表现的依旧是东西方的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世界观和价值观,但落脚点最终放到了孩子的教育上。洋妞的价值观主张好的就是我的,好的我就要抢。这样才能有饭吃。而她自己也因此练就了一身的生存技能。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孔融让梨,礼让谦卑才是中华传统美德。而这样的文化差异,自然制造了很多笑料和尴尬。比如洋妞来的第一天刚出浴看到了皮爸就湿身献吻搞的皮妈猝不及防。还有洋妞不满意皮妈给皮皮吃好水果给自己吃差的偷偷的调换等等。

 

当然,分歧最大的肯定还是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皮妈主张不让孩子接触外界,避免细菌啊病毒啊这些东西。但是洋妞的教育方式则要通过实践的训练,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皮妈经常说“我家皮皮是要按公主来养的”。而这句话,恰恰表现出了中国爸妈在家庭教育阶段无不错误的让孩子染上了“公主病”——依赖家人的照顾呵护,自身的自理和生存能力全都很差的残酷现实。

 

在电影中,由于洋妞的疏忽导致皮皮吃鸡腿骨头卡在了嗓子眼,生命垂危需要紧急手术。在这个时候,皮妈对洋妞大打出手,但是洋妞痛哭着对皮妈说的一句话却戳痛了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弊端——五岁的皮皮自己不会吐骨头,最需要反省的是你!而这句话,的确是血淋淋的事实:如今的中国宝宝被父母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飞了,什么事情都由爸妈做好,鱼刺,骨头都挑好了才给孩子吃,直接导致了像皮皮这种五岁大却不知道吐骨头的情况出现。电影可以夸张,但这却来源于现实。

 

另外,电影中皮皮在公园不慎走失,但是走丢的过程中巧妙的避开坏叔叔并找到警察叔叔报警自己走丢了,就是听了洋妞对她的教导。而这样的生存技能教育,恰是我国教育欠缺的一环:父母只知道宠孩子,学校只知道教孩子考一个好分数,中国孩子的生存能力教育却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自我保护能力、意识缺失,很多孩子走丢了靠自己永远找不到家,只能等人救,这还不够悲催么?

 《洋妞到我家》:戳痛中国家庭教育的“公主病”!

现在网上流传着“孩子要富养”的说法,很多家长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奉为经典。完全脱离了自己的物质承受能力和孩子的本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洋妞看来中国的家长可笑又可怜的原因。当然,相信有很多中国家长肯定认为徐帆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一部电影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式家教和中国父母们的看法。但是,通过这部电影却也在警醒我们,中国教育如今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酷的局面:过重的溺爱,家长说不得,老师管不得,中国孩子正变得更加自我与孤独,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归根究底,就是因为皮爸皮妈这样要么对孩子做撒手掌柜,要么对孩子大包大揽的中国式家长,太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