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菲小猪

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出书了,这本汇聚了他13年的心血与智慧的自传命名为《惊鸿一瞥》,并且上市之后即被读者冠以“最适合大学生的励志书”。而且更厉害的是,在“鸿基金2014慈善晚宴”上,陈伟鸿的这本书居然拍出了25万/本的天价,两本书就拍出了50万元善款捐给了“爱心背包”慈善工程。真真上演了一出拍卖惊奇的好戏。
在名人争相出书的年代,有人为名,有人为利,也有人为公益。央视主持人出书司空见惯,本不值一提,但两本书拍出50万天价,对于同为写书的我,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怀揣好奇心和窥视欲,花35块钱买了一本《惊鸿一瞥》,仔细阅览,读懂了一个中年男子在奋斗路上的不容易,读懂了一个中年男子在事业上的投入与坚持,读懂了一个中年男子对人生意义的升华,与此同时,我也收获了久违的感动并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小的触动。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陈伟鸿的熟知是从央视推出的一栏谈话节目《对话》开始的,该节目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众多左右经济走向的权威人士、经历商海沉浮的企业巨头都在这里展示了他们的个人魅力及其智慧。一个正能量的节目给予观众感动的同时一定也影响了主持人本身。
人作为个体存在,偶尔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但是,每个人都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特别是在很多成功人士都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当代。最让人乐意吐槽的一定是社会丑态,最温暖人心的一定是低调的爱心。而陈伟鸿的鸿基金也在低调中进行,作为一名主持人,能够凭借他的真诚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为爱背包,着实令人钦佩。
而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最缺少的精神。如今很多大学生面对未来是迷茫的、悲观的,甚至会将自己的渺小吐槽为社会的不公,事实上,残酷的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成功。读陈伟鸿的《惊鸿一瞥》,悟做人道理,这也是陈伟鸿给大学生朋友最好的人生礼物,对于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
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争取。
作为一名主持人,首先要普通话过关,其次要有主持工作的热情,很显然,陈伟鸿早早就为自己的理想做足了准备,并在1993年成功考入厦门人民广播电视台,那是他理想的开端。随着主持功底的深厚,并在2000年成功跻身央视。大家要知道,能成为央视主持人是所有主持从业者的巅峰梦想,相信,陈伟鸿在此期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二、工作中遭遇挫折时请不要轻言放弃。
人生犹如抛物线,虽然在陈伟鸿入主《对话》之前,《对话》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但主持人的位置却一直没有固定下来,相信,陈伟鸿在接手《对话》时也有过忐忑,但他却凭借永不言败的气场最终在《对话》一做就是十几年,相比《对话》之前的两位主持人,陈伟鸿没MBA学位、没出国求学经历,但他却能充满自信的与那些可称为“社会精英”的嘉宾自由交流。
三、人一生要么苦尽甘来要么先甜后苦。
有的人因为有啃老资本,所以年轻时享受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因为不学无术,最终败光了父母留下的财产,而有些人,年轻时,在事业上经历了严格的考验,最终却在成功中收获了喜悦,陈伟鸿显然属于后者。请大家不要羡慕每一个公众人物眼下的光鲜,因为所有的光鲜都是苦尽甘来的结果。为此,希望那些在普通家庭成长的大学生朋友,不要自暴自弃,而要刻苦努力。
四、要在热爱的工作中坚持并不断学习。
陈伟鸿曾经说过,他在主持方面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惟一的优势就是善于观察,愿意不断地学习。带着对主持行业的热爱,在与各路精英的对话中,丰富了自己,也感动着观众。他用自己的亲力亲为告诫当代大学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工作中,如果不能顺风顺水,也或许不是没有博乐欣赏,而是机会来临时,自己的知识储备有限。
五、在能力范围内一定要尝试报效社会。
自私的人最终不被人欢迎,懂得感恩才是做人之良好品德。按理说,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人,本可过着安逸生活,但是,陈伟鸿知道他的成功除了自己努力也与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为此,在他功成名就时,他开创了鸿基金并在《惊鸿一瞥》中记录了自己到目前为止经历的一切,一方面,他希望能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观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再则,他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向当代大学生传递一份正能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