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姐》大获全胜 金像奖纠结拧巴!

(2012-04-16 16:02:01)
标签:

金像奖

桃姐

刘德华

叶德娴

许鞍华

那一年

台湾

九把刀

芳菲小猪

娱乐

分类: 娱乐评论

《桃姐》大获全胜 <wbr>金像奖纠结拧巴!


早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之前,不少“业内人士”便毫不吝啬的将赞美之词给了许鞍华以及她所导演电影《桃姐》。甚至还有专业媒体以“稳赢”这样的字眼为《桃姐》必斩金像奖下了定论。然而,直到最后一刻,恐怕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桃姐》居然实现了金像奖的“全满贯”,一举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这五项最重要的奖项!

 

本来,在看过《天水围的夜与雾》之后,本猪就知道许鞍华内心的残酷,也对这位喜欢写实的导演格外刮目相看起来。正因如此,在她的新作大包大揽之后,似乎也是应该连声叫好,弹冠相庆的。但是,冷静下来思考一番,《桃姐》的这一次大获全胜,却实在不值得欢欣鼓舞,相反,这更像是一个有关电影产业的悲剧。而且,将所有大奖都颁给了《桃姐》,这本身也体现出了金像奖的纠结和拧巴。

 

要知道,近几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获奖的影片票房不高,票房高的影片拿不到奖……而这种“病”,也传染给了金像奖。说到这里,有些人会跳出来骂本猪扯淡的。对于这些人,本猪懒得置辩。因为本猪说的都是赤裸裸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桃姐》在国内票房达7000万,但是考虑到国内电影的高票价,这7000万票房其观影人数充其量都不到200万(内地是有电影票最低价限价滴)。仅有这么点儿人看了这片儿,说这电影再好,又有何用?电影如果就这么搞下去,又能有什么前途?

 

这不由得让本猪想起了当年号称“崛起”的第六代导演们,往往都是拍个片子在国外的电影节上拿了无数的奖,结果在国内却甚至连院线都上不了……把电影全都拍成了空中楼阁,脱离了群众。因此,最终那批导演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征服观众!所以,在《桃姐》身上,本猪又隐约看到了那群人的身影。如果长此以往,金像奖总是垂青于《桃姐》这样的影片,那么电影的死期也就不远了——为啥?因为如果那样的话,电影直接脱离观众,最终只能沦为小部分自以为精英“分猪肉”,实则成为了一种自戕的行为。

 

要知道,即便是在香港,《桃姐》的票房也不高,仅有2000万而已。而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却不仅狂扫金马奖,同时在香港也大包大揽卷走了6000万票房。相比而言,孰优孰劣,立见高下。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看,已经说明了金像奖评委与观众口味的“背道而驰”。最终,《那些年》只获得了“最佳两岸华语电影”。这也正是金像奖所以纠结拧巴的地方——宁肯把大奖都给自己先天性残疾的孩子,也不能便宜了“外人”!

 

只是,金像奖这么做,继续这样“护短”搞“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对于香港电影本身的发展毫无益处,令本来就死而不僵的香港电影雪上加霜,而且,也会令金像奖的权威大受质疑……长此以往,这个金像奖,那还有存在的必要了吗?!

 

文:芳菲小猪(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