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复兴之路,《孔子》不堪重负!

标签:
孔子重负流感豆浆《本草纲目》复兴九阳豆浆机娱乐 |
分类: “中国风”系列评论 |
传统复兴之路,《孔子》不堪重负!
一直以来,本猪都是喜欢历史的,尤其是春秋战国史。因为这段时间,比诸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五胡乱华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其纷乱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还处于“礼崩乐坏”的边缘,因此才有了孔圣人的“复礼”运动以及诸子百家争鸣的出现,甚至,如果不是中华大地的经济发达程度过高,很有可能中国也会走上西方的共和议会制——当然,这是假设,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在不改变历史车轮进程的前提下,把历史演义出来则是完全说得通的了。也正因为如此,便有了如今胡玫的《孔子》!
当然,片中的孔子与现实中的孔子一样命运多舛。原因也很简单!礼崩乐坏的年代,“法墨兵”三家横行于世,复周礼,以礼治天下,显得多么可笑呢?孔子依礼减掉城墙的尺寸,但换来的是反叛和别国的进攻……而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和那个时代的缩影!加之儿子与接班人子渊(颜回)的接连死去,对孔子打击甚大,因此,孔子已经不能承受复礼之任重了!
不过,仔细品读过电影之后,发现这部电影多有不足之处。比如,虽然主人公言辞多出于史料记载的白话翻译,但是还是有种“照搬照抄”的嫌疑。未见丝毫生气。现实意义甚寡。今人看了,怕是难有共鸣——甚至还不如北京公交车上宣讲的所谓办公室生存哲学更为实用。因此,本猪对胡导拍这部片子的初衷有了很大的疑问——您拍这部片子要干嘛呢?宣扬克己复礼?为孔老夫子歌功颂德?文艺片?商业片?都像,又都不像。花一个亿拍一部“四不像”电影,这倒也算是奇迹了。
本猪不能因此归罪导演,因为那段历史太宏大,圣人的生平太复杂,不管是任何一个人来导,恐怕都会摸不到头脑,逃不出最后把故事讲散掉的结局——何况,还是个女导演!不过,这样的影片倒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最终变成一个“大家来找碴”的故事甚至游戏。任何有脑或者没脑的人都可以摆出伟大或者伪大的姿态为影片挑错。如果影片就是这样的初衷,且想借此复兴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过往历史的研究、探讨、批评和争论的话,那么无疑可以说,这个影片成功了——即便他本意并非如此!
一直以来,国人对古文化,古文明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看了《阿凡达》,便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了起来。这也是国人的通病!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之前一段时间,所谓的“猪流感”横行,以至于很多人看到本猪都避之不及。不过对抗猪流感不是没有办法的,那就是“达菲”。很多人都以为这是西药,其实,这药物的主要成分恰恰是从茴香、八角等中药中提取的。奇怪么?不奇怪!其实中药很多都能抗流感,所以这也恐怕是咱们中国人口如此之巨,可这猪流感却没有疯狂肆虐的原因之一吧?
再比如说,现如今三聚氰胺又回潮了。牛奶行业又受到了新挑战,但是这也只能怪国人丢掉了喝豆浆的传统。豆浆,这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了2000年的大发明啊!而且豆浆的药性丝毫不亚于中药,甚至载入了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唉!有人知道《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了么?):“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看看吧,有这么好的东西不用,偏偏学着西方人喝牛奶吃牛排,当真舍本逐末!当然,孔子的山东老乡王旭宁先生在1994年发明了制造了世界第一台豆浆机并缔造了“九阳豆浆机”的品牌,这都是后话了。
扯得似乎有点远。不过意思应该很明显。说到底,《孔子》也不过就是部电影,承载太多,它也做不到!也不能指望《孔子》这一部电影就能让社会上如何如何!但是,如果中国人自己都忘了自己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反而追着外国的糟粕当金子,这是非常可悲的。如果真到了某一天,我们的下一代人只能从电影里面才能看到先人高大的背影,呜呼,无法可想!
文:芳菲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