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芳菲小猪
芳菲小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57
  • 关注人气:3,3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足抵两亿飞机,二人转理应取代京剧!

(2009-12-08 15:53:49)
标签:

京剧

私人飞机

二人转

赵本山

小沈阳

孙菊仙

梅兰芳

艺术大师

两亿

娱乐

分类: 娱乐评论

赵本山足抵两亿飞机,二人转理应取代京剧!

 

赵本山足抵两亿飞机,二人转理应取代京剧!

中学历史书上我们就学过,中国戏剧大抵是起源于宋代的,而到了元朝,元杂剧的出现使戏剧出现第一个繁荣期。明清时期,各地的地方戏已然成形,最终几大“徽班”进京,形成了现在被誉为是“国萃”的京剧!不过,要说到中国最早的戏剧,这恐怕就要追溯到秦时的“角抵戏”了,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就有秦二世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的记载。据说,这是一种角力比赛+插科打诨的表演,所以现在人说“文体不分家”,概出于此!

 

最近传出消息,说赵本山要买飞机了,而且价钱高达两个亿。对于购买飞机的理由,据本山传媒的人所说是为了“省钱”。这个理由看起来是颇为可笑的,因为比起一点点机票钱,买一架价钱高达2亿的飞机咋会还是“省钱”了呢?因此,也就难免招来质疑。甚至连媒体都说本山传媒的人给出的这个借口“烂”了。那么这个借口真的“烂”么?未必!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有了私人飞机节省了时间难道不是“省钱”么?何况,赵本山每次出行都是一群人前呼后拥,出行成本着实不小,有了自己的飞机,成本完全由自己掌控,这难道不也是“省钱”么?所以说,这个“借口”实在不算“烂”,反倒是挺实在!

 

不过,其实之所以有人质疑赵本山购置飞机,恐怕还是因为这“两亿”的价钱太过扎眼。因此觉得赵本山太过“奢侈”,与身份不配。至于购机的“因由”,还在其次。赵本山是何许人?辽宁农村走出来的一个二人转演员。说得直接点,他是“农民”出身。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本山的确有点不配坐价值两亿的私人飞机。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正是这个农民,让“二人转”这一地方戏达到了红遍全国的效应,并随着赵本山的名字一起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同时,还一改二人转传统的“荤口”,打造出了全新的“绿色二人转”。从这点来看,赵本山之于二人转的贡献,丝毫不亚于京剧梅派之梅兰芳,更比得上相声界的侯宝林。

 

郭德刚的相声里曾经说过“一个行业一百年出一个大师两个艺术家就可以”。那么赵本山,应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二人转”这个行业的“大师”了——因为向前推一百年,没有任何一个二人转演员对这个行业起到这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赵本山显然配得上“大师”的称号。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连去朋友家吃饭都带着自己专门的厨子和师傅,现在“二人转艺术大师”赵本山坐坐两亿的私人飞机又有何不可?赵本山,绝对配得上那两亿的私人飞机!至少,比某些伪文豪、伪国学,捐款都做假的“伪大师”要配一百倍、一千倍。

 

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赵本山的存在,二人转完全应该取代京剧成为新的“国萃”和中国的标志与象征。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发笑了,而且会说什么“二人转凭啥和京剧比”“不在一个档次”云云。事实真的如此么?二人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俗+搞笑+绝活。但是这恰是对二人转的一种误解。真正的二人转,完全都是大套的唱段,这一点,与京剧无异。而且,内容也并不是走低俗、搞笑路线,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了解其中的寓意,而这些寓意,往往都是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此外,对于正规的二人转剧团来说,无论是伴奏还是演员功底,都和京剧一样专业严谨。

 

而再看现在的京剧改良,真称得上是“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了。几乎忽略了故事性和启发性,完全成了一种唱腔的卖弄了:还没唱完一句话,底下就有人给“好”!可不重故事性,单纯的卖弄唱腔,这不是一棵树抱死么?新戏不被票友认可,直接导致名段越来越少,进而行业也越做越窄。所以说京剧现在不如二人转火爆,根本原因就在于京剧自己把自己玩死了,玩成了小众艺术、脱离实际的艺术。在这方面,显然不如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二人转具有生命力。前段时间网上选“国鸟”,结果麻雀高票当选。不管是否恶搞,难道还不是因为麻雀的生命力顽强么?

 

一个行业的振兴,依靠的是人才。京剧当年红火,自然是仰赖梅兰芳、马连良等大师的贡献。可现在呢?京剧,早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师”了。而再看“二人转”,有了赵本山这样堪比汪桂芬、孙菊仙的大师,又有了小沈阳这样好似京剧“梅派”的旦角的后辈,再加上毛毛、唐鉴军、王小利……等等的长江后浪。可以说:京剧有的,二人转全有,京剧没有的,二人转也有!那么二人转取代京剧,有何不可?

 

可能有人又会说了,京剧有煌煌二三百多年历史,单凭这个二人转也没资格取代京剧。的确,二人转的历史可考的的确不长,但是如果说因为历史悠久年头长就可以占着茅坑不拉屎,那比京剧年头更长的剧种有的是,京剧是不是也该早就让位了呢?更何况,中国所有的地方戏剧其实还不都是“同祖同宗”么?大家都是“把兄弟”,因此也不要非抱死说谁非得是“正朔”不可!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京剧的复兴,怎么看都像是空谈,而二人转的蓬勃发展,倒是不争的事实!

 

文:芳菲小猪(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