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一部靠特效圈钱的“伪科幻”!

(2009-11-24 10:05:06)
标签:

《后天》

硬科幻

玛雅

2012

软科幻

冰河期

追赶太阳

后天

娱乐

分类: 娱乐评论

《2012》,一部靠特效圈钱的“伪科幻”!

 

《2012》,一部靠特效圈钱的“伪科幻”!

大约十年前,本猪在高中阅览室看书兼泡MM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叫做《追赶太阳》的短篇科幻小说。小说的内容是说一艘探月飞船在月球坠毁,有一名生还者,但是要等到十几地球日之后才能有地球发射的飞船来救她。她有食物,制氧机工作也正常,但有个问题是制氧机是太阳能的,一旦天黑便无法工作。为了熬过这十几天,她必须保持让自己处于“白天”。所以,她开始了追赶太阳之旅——目的是不让“黑夜”(=死亡)追上自己!由于月球的周长和重力都较地球小,因此她得以在十几天内正好绕月一周,虽然最终被“黑夜”追上,但是救援她的飞船也及时赶到,最终平安生还。

 

这个小说的作者是谁已经忘却了,只记得是个外国人,现如今在网上也没有搜到,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不过正是这篇小说,让本猪第一次知道了科幻作品其实是有“软”、“硬”之分的!所谓“硬科幻”,就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上的科幻作品。前面所提到的《追赶太阳》,就是典型的“硬科幻”。而相比较而言,那些并没有科学依据且更多是关注人文内涵的科幻作品,就被称之为“软科幻”了。

 

当然,任何科幻作品都不能说完全就是硬或者软。大多数的科幻作品尤其是影视剧还是普遍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的,只不过区别在于各自的比例有多大了。说到“硬科幻”和“软科幻”结合得最好的作品,显然就是《后天》了:过度破坏环境导致气候变暖,最终极地冰雪融化阻塞北大西洋暖流导致了气候的恶性变化。这是《后天》这部电影的科学基础。而贯穿电影之中的另一条主线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两条主线交错,使故事情节非常跌宕,再加上令人震撼的特效制作,堪称很难逾越的经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影片在关注亲情的同时也让人们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要想避免“后天”,就必须珍爱大自然。

 

最近,灾难大片《2012》应该是比较火爆的了。不仅在宣传上打出了“中国牌”,更是将《后天》称之为自己的前传和一小部分。言外之意无论是特效还是寓意,《2012》都远远超越了《后天》。事实真是如此么?本猪也不惜作了一次小白鼠,一观之后,发现完全是扯淡的!并且本猪可以在此下个定论:那些为《2012》叫好的只有两种人:一、枪手;二、根本不懂电影还要不懂装懂的蠢蛋!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2012》不管是特效还是影片的寓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和纰漏,并且在软硬科幻的结合上也患得患失,非常失败。首先,影片的基础是玛雅预言。说实话,这根本就是宣扬迷信思想。很多人都说玛雅预言如何如何的准,预测中了这个中了那个,但是本猪看见的都是“马后炮”,事前狗屁都没听到一声。所以,《2012》非给自己找个科学的依据不可,可惜他们找是找了,就是找的非常可笑。太阳中子爆发导致地壳变动,这看似合乎逻辑但是却有巨大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会突然中子爆发呢?

 

《2012》,一部靠特效圈钱的“伪科幻”!

没有原因。片中有说法是太阳系大行星连珠,但问题是影片自己也说这种情况六十四万年就有一次。本猪知识浅薄,但是北京猿人好像就是六七十万年前的,如果那时候有几千米的巨浪能够让珠穆朗玛峰也只能露点“尖尖角”,相信人类的祖先早就死光了,所有动物除了水生的也死光了。难道说现在地球上的陆生动物和人类都是六十几万年就进化完成的么?

 

当然,有蠢蛋会辩驳说太阳突然爆发一次不行啊?行!当然行。但问题在于,如果太阳冷不丁突然爆发一次,这事情根本不是人类能够控制、改变的。也就是说,这事儿不管人类爱不爱护环境也会发生。是纯粹的不可抗力。那影片还有现实意义么?《后天》中气候的改变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这和人类是非常有关的。所以看了《后天》人们可以知道保护环境。可看了《2012》呢?保不保护环境都没用——太阳冷不丁自己想爆发一下,谁管得了?因此,从内涵上来讲,《2012》比《后天》差得远了,根本就没有任何正面的积极意义!

 

再说内容,更是可笑至极。为了躲避“大洪水”。人类想到的办法是制造巨大的“方舟”。这是照搬《圣经》的救世论了。可这问题就更大了。这么大的方舟,要扛住几千米巨浪的冲击,人类造得出来么?即便造得出来,有没有足够的动力让它运转呢?真不是嘲笑影片的编剧,如果这么大、这么牢固抗冲击的永不沉没的“方舟”能造出来的话,美国海军早就造了!现实是,人类根本造不出来,也解决不了它的动力!更何况,这样一艘“方舟”,造几万个简易的太空飞船都够了。如果用来造飞船的话,岂不是救的人更多?假使用来制造造价更加低廉的可以在水底潜伏的潜水艇,或者修筑几座在青藏高原上依山而建、设施齐全钢铁宫殿。不仅技术简单,而且岂不是可以救更多人?

 

因此可以说,整部影片明明没有任何依据可言,却偏要装出一副很有科学依据的样子。动辄搬出什么所谓的科学家……简直是彻头彻尾的自欺欺人!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了,既然影片没有科学依据,那么这部影片算“软科幻”总可以吧?本猪告诉你,“软科幻”它都不算。“软科幻”是以人道关怀为主,科幻为辅。《2012》里面有一点人道关怀么?根本没有。是一个伪科学家的喋喋不休才说动了各国领导人放人进船。看似很感人,但这和《后天》电影最后有很多人聚集在楼顶的景象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那是人类自己的生存本能让自己度过了“冰河期”,而不是任何一个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是说,即便是父亲救不了儿子,也一样会有很多人能够生还。影片分明的告诉我们,人类的命运要靠自己决定,就看你怎么选!但是《2012》呢?除了渺小的亲情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说,《2012》只能算是一部“伪科幻”。它唯一剩下的,就是特效了。然而这种宏大的特效场面细部肯定会有所不足。尤其是虚拟的景象总让人有不真实之感。再加上演员的表演虚假,特别是小女孩的表情从来没有一丝惊恐,以及其他的人都是傻瓜只有这一家人知道夺路奔逃的情节设置,也彻底降低了影片的真实、客观和可看性!绝对称得上是典型的花大价钱制作出的不折不扣的低劣之作了!

 

文:芳菲小猪(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