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务是项目策划经理,岗位内容一部分是媒体推广方面的工作,部分工作内容涉及到平面媒体的合作签约、财经搜索项目推动、项目的对接和广告客户的拓展等事项,因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参与了多次商务谈判。在这个过程中,我领略到公司高层领导“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气度、对手“因您而变”的灵活、客户对于服务价值的关注。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三次商务谈判的记录。
一、亮一亮你们的“家底”
2008年9月,证券信息公司高管与北京合作的金融软件产品开发商,就金融分析软件及有关合作项目展开谈判,我有幸旁听。对方参加谈判的是CEO、CTO等高管及项目组成员。谈判气氛一开始双方都很客气、互相寒暄一番。直到信息公司高层领导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说:来吧,亮一亮你们的“家底”。大家都笑了,气氛开始变得活跃而轻松。对方开始了公司背景、既往业绩以及本次合作项目紧张情况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高层领导认真倾听,然后问出一系列关键的问题:如该公司与其声名显赫的集团之间的资本关系?可以支配的技术力量?既往项目的进展情况……对方一一解答,双方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已是常识,但真正坐到谈判桌上,怎么轻松切入“知彼”的谈判流程,针对具体的合作项目,了解对手的哪些关键信息,如何根据语言信息,估测对方真正的“家底”,高层领导的幽默和关键问句给了我很好的指导。
二、使用“白话文”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谈判是全景网与某智能采集软件供应商的谈判。双方第一次洽谈时,对方的销售经理把他们公司的七项软件产品和盘托出,介绍时术语乱飞。我是金融专业,虽说既往工作经验与技术人员有较多对接,但也头大,最后也只是勉强明白各款产品的基本用途,感觉只有两款产品与我们的需求关联性较强,但仍有一定距离,因而对该公司兴趣不大。
两个工作日后,该销售经理带着技术总监再次前来洽谈,我也邀请了总监参加。这位技术总监谈判特点有三:一、在技术方面,碰到专业词汇,他立即停下来,解释专业名词的意思,先用专业术语,然后翻译成“白话文”;二、他从产品需求方的业务流程来讲解其产品,对我们业务流程中的一些问题“搔到痒处”;三、在娓娓道来两个产品时,神不知鬼不觉地点睛了其它产品,让我们知道全景网网站建设的其它业务需求,也可以找他们合作。他的精彩表现让全景网对该公司产品初步认可,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这次交流,我从对手身上学到,一场成功的谈判,首先应该消除语言隔阂,不要让专业术语成为交流的障碍,要使用“白话文”;其次,要按照谈判学上所说,卖方的供给条件是一个区间,买方的需求条件也是一个区间,要达成谈判,要在后续的交流中扩大“重叠区”;再次,扩大重叠区的方式是因客户而变,主谈人员、谈判策略、阐述产品的角度都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予以调整。
三、强调你对客户的价值
上述两次谈判我都是处于甲方地位,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三次谈判,我方则是乙方。2008年10月份,我联系上某金融培训公司的营销总监,得知该公司准备为在深圳举办的课程培训做推广。第一次打电话过去,简单交流后对方要了全景网广告报价,说有意向再联系。间隔一天我又打电话过去,了解到其课程主要是针对金融领域的高级人才,开课时间在两周之后,对方应该在短期内就会确定投放。在放下电话后,我做了一份广告方案,内容强调了全景网的受众群体与其培训对象的重合度,并且在预估对方广告预算之后,做了一个详细的投放规划。方案提交后,我通过在线交流方式继续跟踪,解答对方对于广告方案的各项疑问,很快成功签约。
事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身为乙方,谈判时要注意:一、积极主动,注意跟踪,不积极就没有反馈,不跟踪就没有进展;二、通过方案以及其他表述方式,说出你对客户的价值,如果只是对客户说“全景网可以投放广告”,那全景网只是客户众多可选的媒体之一,只有“全景网是在向你的潜在客户投放广告”,才能让客户选择全景网。
每一次谈判,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将更好地学以致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