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能再选一次,你会送孩子留学吗?

(2010-09-06 11:41:36)
标签:

留学

空巢

爸妈

美国

杂谈

分类: 家长与教育

    如果能再选一次,你会送孩子留学吗?

   

     最近在牟岭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一篇文章——(转载《文学城》)儿子赴美留学4年未回家父亲拿出50万元劝其归国 城市信报——感触颇深。文章的第一句就说:“如果能再选一次,我不会把他送去美国。”采访中,老杨不止一次这么说。

     纵观全文,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是一个中国社会的独特现象:“中年空巢”。独生子女们长大了,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了,父母和孩子们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心理失落。而最不能适应这个心理落差的不是孩子,反而是父母。

     我是一个留守妈妈,最初想到这个“留守妈妈” 这个名称,只是对留学生父母的一个统称。很多妈妈形象的说:孩子是自己放飞的风筝,尽管风筝漂洋过海飞的又高又远,牵引风筝的那根线,始终在自己手里。但实际上,“留守妈妈”的生存状态和国内上大学的孩子家长很相似,但心态却完全不同。表面看只不过去留学的孩子,是一张机票漂洋过海,飞行的时间长点、去看孩子麻烦一点而已;而在国内去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家长,想孩子了,打张车票就可以去看望。不是有家长打着“飞的”只为给孩子送一碗馄饨的吗?但实际上,孩子留学去了,将来会不会回到自己的身边,却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很多留守爸爸妈妈,将来要面对的不是三年五年的“空巢”,而是长久的“空巢”。

     我从心理敬佩那些把孩子送到国外受教育的爸爸妈妈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但是,这些把孩子送到国外的家长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举全家之力,送孩子远走他乡求学,其目的无非是一个: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并拥有尽可能幸福快乐的人生!对于很多留学家庭来说,孩子们走了,回来不回来,选择权在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希望子女承欢膝下?每一个人也都会衰老、会生病,谁不希望有儿女能在自己床前嘘寒问暖,但他们却选择了放手,选择了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与其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江湖”,这是人间无私的大爱,是至真至纯、不求回报的大爱!我一直记得留守爸爸留守妈妈们的讨论:我们可以拥有孩子多少年?

     孩子们走了,他们去追寻自己的生活去了。我们怎么办?每一位留守爸爸、留守妈妈都会思念、牵挂,但是许许多多的留守爸爸妈妈,并没有深陷思念之中,反而开始了一段新的、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生活,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从理性的角度看:空巢也许是自然法则,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不过,话分两头说。文中的儿子为什么不回家来看望自己的老父亲,也的确是一个迷。

    上个周末,几个同学聚会,席间也有同学谈到这篇文章,都是接近50的人了,大家都无限感慨: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孩子的离开?如何安排我们自己的生活?

     以下是文章的正文,欢迎大家讨论!

   

     

(转载《文学城》)儿子赴美留学4年未回家父亲拿出50万元劝其归国 城市信报

“如果能再选一次,我不会把他送去美国。”采访中,老杨不止一次这么说。随着开学的大潮,很多去外地甚至外国求学的学子又拿起行李箱远走他乡,留下家中孤独的父母。这些父母的年龄大多为四五十岁,被称为“中年空巢”。这个年龄段的父母,感受更多的是来自心理上的空虚与失落。

“我给杨晗准备了一张50万元的存折,这是我这几年的全部积蓄。我想让他研究生毕业就回来,别读什么博士了,他回来想自己干就自己干,想进企业就去应聘。房子和车我都能给他准备好,只要他回来。”老杨说,他想和在美国求学的儿子商量一下,让儿子能放弃学业回青岛来生活。

老杨今年五十四岁,以前曾是青岛某大型企业的财务中层,2009 年内退。退休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经营经常请他去做财务顾问,收入反而比工作时更丰厚。邻居说,这两年看到他时,他总是眉头紧锁,低着头,不愿和别人说话,尤其是看到那些父母带着孩子的一家人,他都绕着走。老杨的儿子杨晗25岁了,今年春天从美国一所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在同一所大学读博士。

想念儿子日子很难熬

“四年了,杨晗没有回过一次家。我很想他。我知道他是为了多挣些生活费,为了省路费,为了减轻我的压力。”这个身高一米八、体型微胖的中年男人,佝偻着背坐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神情落寞。

“孩子他妈是2005年春天没的,乳腺癌扩散到肺上,受了不少罪,没能看到杨晗考上大学就闭眼了。那年杨晗正好上高三,还有俩月就高考了,对他打击很大,一向学习不错的他没发挥好,只考了青岛本地的一所二本大学。孩子一直很要强,大学刚上了不到一年,告诉我说想出国,不读二本了。”妻子去世后,老杨对儿子更加宠爱,儿子提出出国的要求后,他答应了。

“我还以为两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么难熬。”2007年初,杨晗顺利拿到了美国加州一所公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申请到了奖学金。“孩子他妈生病花了不少钱,我一年只能供他十几万。他从来不问家里要钱,自己打工。每年过年我都多给他打钱让他回家,可他总说学业忙,美国不放假,暑假的时候让他回来,又说已经找好工作了,要挣生活费。”

杨晗去美国后,老杨买了电脑,还学会了上网,就是为了能通过视频经常看看儿子。

◎专家建议

“空巢父母”应多出去活动

“ ‘中年’空巢家庭问题应该引起多方关注了。除了社会的帮助,这些家长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生命周期及生理规律,应该接受孩子成年后可能会离父母而去的事实,要学会心理断奶,主动与外界沟通,丰富业余生活,也可以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同济大学社会学系范靖宇博士告诉记者,据调查资料显示,通常将出生在1976年至1985年之间的独生子女称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根据相关统计,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进入空巢期,比例为35%~40%。

 

      

 
如果能再选一次,你会送孩子留学吗最多可选5项
发起时间:2010-09-06 14:00    截止时间:2010-11-06 11: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投票已截止
最后投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