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尘雨
无尘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4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音乐《两只小山羊》教学案例

(2010-02-01 11:05:15)
标签:

教学论文

杂谈

分类: 教案

表演,帮助学生明理

——《两只小山羊》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两只小山羊》是童话故事表演唱,在内容上属于综合艺术表演的范畴。《两只小山羊》是一首叙事歌曲,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而富有教益的童话故事。全曲为四二拍子,三段体结构,具有典型的五声宫调式的音调特征。节奏明快,旋律活泼、风趣。歌曲既有齐唱,又有分角色唱,还用象声词“咩”配合节奏念白,生动地描述了两只小山羊争吵的场景,极具表演性,是一首出色的童声表演唱歌曲。

本课以《两只小山羊》为情景主题,以学生学会歌曲,并能进行童话故事表演唱为主要目标。教材呈现了一首三段体歌曲及四幅彩图:第一、二、三段歌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非常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前三幅彩图分别生动地描述了两只小山羊小桥相遇、互相顶撞、双双落水的故事发展情节。第四幅彩图是学生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情景,为学生进行表演唱提供了参考。本课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领悟互相礼让的道理。整体上看,从教材呈现的方式到教学内容都极具童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学生表演,体现了新课程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          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并能积极参与表演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2、          在活动中能学会与他人配合,分角色进行表演唱。

3、          能在活动中领悟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设计:

这一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安排以学唱歌曲为主的唱歌综合课,第二课时安排以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表演课。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都制定了不同层次的综合艺术表演的目标,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课标指出,36年级学生要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表演中来。基于此,我以“两只小山羊”为情境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情境中开展活动,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自主的学习态度。在学唱歌曲时就将情感表现融入进来,使学生表演时能有的放矢。而表演的设计和排练我都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表演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有角色,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我放弃说教,采用了“以演促教”的方法来进行德育渗透,或者说是让表演来帮助学生明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片段[]

背景:第一课时学唱完歌曲后,我引导学生体会两只小羊的性格及用什么身体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学生开始分组讨论,四个组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分配好了角色,设计好了动作,背唱了歌曲,并且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全组合练。

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好,我知道四个组的同学都已经准备好了表演唱《两只小山羊》,现在老师这里有准备好的白羊和黑羊头饰,哪个组愿意打头阵?

(学生分组表演。每个组表演后教师用一分钟作简要评析。)

分析:从我们以前听过的一些优秀的赛课或示范课来看,一般的表演课都是分组时每个组分一个任务,如这首《两只小山羊》有三段,常规做法是一个组表演一段,缺点是这个组的同学只仔细体会了作品的其中一部分,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是敷衍了事,只是看上去热闹,图了个形式多样。而我在上这种表演课时,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作用,学生在兴趣非常高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表演唱,既保证了排练的时间,不至于草草了事,又省出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四个组的同学都能完整表演唱《两只小山羊》。除了能在讨论、排练、表演中体验故事以及故事所讲的道理,还能与其他组的表演进行对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再加上每个组表演后都有老师的评析,优、缺点一目了然,相当于每个学生进行了四次体验,比起那种每个组分一个任务或只喊一组学生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显然有用得多。学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小山羊所犯的错误,这是德育渗透的第一步。

教学片段[]

背景:通过分组表演,对比其它组的表演以及老师的评析,学生对两只小山羊的性格、神态和故事情节的表现理解得很透彻了。这时,老师表演唱了自编的《两只小山羊》续集。

过程实录:

师:两只小山羊浑身湿漉漉的,垂头丧气地回了家。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俩又在小木桥上相遇了,这次又发生了什么呢?

(师表演唱续集。)

(改编歌词如下:

第二幕:白羊要回家,黑羊要上山岗,都想先过桥呀,就会像上回。咩,咩,咩咩咩咩,结果谁也过不去,扑通掉下河。

第三幕:黑羊你先走,白羊你先过,我们互相谦让呀,依次走过桥。我让你,你让我,你让我呀我让你呀。嘿嘿,互相呀谦让文明有礼貌。)

师:为什么这次两只小山羊没掉下河,安全地过了这座小木桥呢?

生:他们不挤,一个先过,一个后过,就没有掉下河。

师:那上次他们怎么不这么过呢?

生:上次他们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互不相让。掉到河里以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这次他们改正了缺点,变得文明有礼貌,懂得互相谦让了。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有缺点、犯错误不要紧,关健是要及时改正。那你们能把续集也排演出来吗?排练时注意两只小山羊在续集中的神态、动作都要与上次不同,要演出其心理的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改词、排练。)

分析: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小组的讨论和表演唱,实际上心里已经对故事蕴含的做人要懂得谦让的道理十分明了了,这时进行德育渗透的常规方法就是语言启发,但这样的话,学生就会人人亦云,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充当听众。怎样让每一个学生将“懂得谦让”这个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铭记在心并影响终身呢?我在小组表演完后自编了续集进行表演唱,由于学生没有续集的任何资料,完全要凭借耳朵听来了解剧情的发展,真正体验了现场音乐剧的感觉,并将他们因表演完毕而减退的热情重新燃烧起来。学生对剧情新的发展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加上表演的讨论和排练,每个人都随着两只小山羊体验了有错就改的快乐,这种体验也将伴随并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是本课德育渗透的第二步:放弃说教,亲身体验。

教学片段[]

背景:学生经过两课时的学习,很好地完成了《两只小山羊》一课的预期学习目标,但学生仍然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好了续集,并要求在课堂上表演。

过程实录:

先由小组组长申请,再由老师安排时间,分四次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已经准备好的组进行《两只小山羊》原剧和续集的连贯表演,一次表演一个组。

分析:学生对《两只小山羊》的喜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种喜爱也表现在他们主动地要求课堂表演。在这次表演中,组织最好、表演最形象的是陈美仪组,这个组的分工如下:

改词:陈美仪    周彬彬      组织:钟英茜

角色分配:白羊:陈美仪      黑羊:王泽洲

          旁白:周彬彬      合唱:十名组员

这个组的同学分工明确,互相协作,排练中人人出主意,也非常有序。新歌词写得非常好,其中还有比老师写得更好的地方,如最后一幕最后一句,我改的是“嘿嘿”,学生改的是“哈哈”,表演后证明学生的“哈哈”更能表达两只小山羊此时的心情;主角的表演者选择了本组最具表演天赋的陈美仪和王泽洲,将两只小山羊表演得惟妙惟肖,无论是演唱的声音,还是表情、动作,都有独到之处;周彬彬的旁白简明扼要而富有感情,很好地将原剧和续集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合唱的同学声音整齐洪亮且有感情,辅助动作的表演也很有默契。而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学生表演,既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德育的巩固阶段,使“互相谦让”真正成为学生的内涵。

上述几个教学片段并不是一个课时中完成的,但都是《两只小山羊》教学中很有特色的片段,也是我认为很成功的教学实践。特别是我放弃说教,将德育渗透贯穿在表演中,让每一位学生在学唱、排练和表演中将做人的道理深植心中,这是音乐课堂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其次我比较高兴的是我的学生有着积极主动和与人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这种好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