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在大银幕上看了很多好电影,比往年都多,所以固定的TOP10变成了TOP15。对我来说,这是充满各种狗血的一年,好在还有电影。越来越觉得,看电影和别的东西都没关系,只自己有关。自己有多大,电影的世界就有多大。
对于任何人来说,所谓的年度十佳都是片面的,因为不大可能看到这一年所有的好电影,所以这玩意儿纯属自娱自乐。但是对于喜欢电影的我们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游戏,一种暗号,说出来可以生成让人暗爽或者互爽的费洛蒙。
这个榜单没有华语片,并不是说华语片不好。有机会,我会单独列一个华语片的TOP
10。
1、《利维坦》Левиафан
今年最大的收获。神秘、睿智、悲悯、幽默,有着宏大的格局和独特的讲述。讲述一个强拆故事的《利维坦》关注现实,但还有超越现实的本领。这部电影已经不是站在天空俯瞰世人,而是站在宇宙俯瞰上帝。安德烈•萨金塞夫在这部电影之后,已经成为了俄罗斯新一代电影的领路人。
2、《沉默之像》The Look of Silence
《杀戮演绎》的续篇,依然聚焦印尼大屠杀。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更加沉着,更加坚定,通过电影,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斗士。这是一部充满勇气,有种的电影。而镜头面对屠杀凶手的质问和相应的态度,让整个电影提升了一个档次。
3、《狐狸猎手》Foxcatcher
体育题材不好拍,况且是摔跤。对于人物关系的布局,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让《狐狸猎手》显得卓尔不群。三大演员的表演突破自不必说,但是更重要的在于贝尼特•米勒看待这些角色的态度,冷静又温柔,每一秒的空气都是紧绷的,况且故事还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残酷。
对我来讲,这部电影讲述了信任和依赖坍塌的故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何以为人。
4、《消失的爱人》Gone Girl
小说已经够黑暗,电影在大卫•芬奇的镜头下显得更加黑暗。如果你看懂了开头和结尾的镜头,就更能明白大卫•芬奇为什么要拍摄这部电影,他灵魂深层的恐惧是什么。这不是大卫芬奇最好的电影,但光看他在电影中展现各种导演技法,就已经足够了。
5、《寒枝雀静》En duva satt på en gren och funderade på
tillvaron
形式主义的胜利,存在主义的挑衅。《寒枝雀静》是罗伊•安德森一部集大成的作品,世界变化那么快,但是这个老头看待世界的角度却一点没变。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趣味下,他玩嗨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屌丝男士》是最有可能成为罗伊安德森电影的华语作品。
6、《透纳先生》Mr. Turner
年度最佳人物传记片,讲述了英国画家约翰•透纳充满创作激情的一生。摄影绝赞,电影术和绘画的双重交响,表演绝赞,蒂莫西•斯波绝对值回任何一个影帝。迈克•李还不忘记把人物和时代做一番嘲弄,所谓生不逢时,又像杂草一样生长,说的就是透纳先生吧。
7、《荒蛮故事》Relatos salvajes
优秀商业电影的范本。故事出人意料,镜头语言超级娴熟,充满商业元素的故事下,带有社会批判和黑色幽默。几个小故事各有特点,但是又那么和谐统一,阿根廷这片魔幻之地,开出了又一朵荒诞之花。
8、《邮差的白夜》Белые ночи почтальона Алексея Тряпицына
关于纪录和叙事的融合与实验,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导演在这两个形式上找到了平衡。你以为是农村题材,后来发现是爱情片,最后发现是社会批判,人和村庄的命运,无声地融在电影之间。电影的自由,电影的魅力。
9、《妈咪》Mommy
才华横溢,野蛮而又迷人。和《我杀了我妈妈》完全不一样,一个孩子成熟了长大了,但是混劲还在。对于画幅的尝试,对于光影的执着,对于青春的二次反省,《妈咪》就是戛纳的《小时代》,欧洲艺术电影的互联网精神。_^-^_
10、《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视觉和故事的交响乐,韦斯·安德森对于个人风格的美学保持了坚定的态度。况且,我对于所有一声叹息的电影,都有着天然的好感。
11、《白色上帝》Fehér isten
人与狗,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物,我们需要做什么,需要懂什么?那些抵制玉林狗肉节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个电影。
12、《鸟人》Birdman
戏梦人生,台前幕后,演员的宿命,失落的人生。长镜头适合所有的舞台电影,因为在那里空间的流动会有意义。梦与现实之间的穿越,让《鸟人》的故事更加绝望。如果结尾再痛快一点,就更好了。
13、《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用科学解释电影中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用爱解释科学中不为人知的密码。诺兰通俗化的讲述,让所有人都开始思考除了自己,除了地球,我们还能看到多远。
14、《自由之丘》자유의 언덕
渣男也好,傻女也罢。洪尚秀把故事打乱,重拼,编造出一个关于爱情的荒诞故事。支离破碎的故事之外,还有支离破碎的语言,洪尚秀的试验还没有结束,他还在路上。
15、《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年的《爵士乐大全》,老师不再春风化雨,更像是全金属外壳里的黑心教官。音乐的美丽和生活的嘲弄,被导演放在了一个励志的故事里,给出了一个不励志的结局。当然,那些和音乐有关的段落,都是可以反复学习的模范。
前一篇:为什么《匆匆那年》这么火?
后一篇:昨晚看了《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