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扰电疗法-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2008-11-02 12:56:28)
标签:

保健

电疗法

电极

星状

电流

健康

分类: 康复基础知识

干扰电疗法-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Stero-dynamic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一、概述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是在传统干扰电疗法和动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治疗时将三路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机体,在体内形成三维的立体干扰场。同时对三路电流进行低频幅度调制,从而获得多部位、不同方向、角度和形状的动态刺激效应。

二、动态干扰电流的产生原理
  (一)立体干扰的产生
  传统干扰电流,其标准的电极放置方法是十字形交叉。在三维空间内,它只有在两个方向上发生作用:或为上下和左右,或为上下和前后,或为前后和左右。立体动态干扰电流则是有三路电流立体地交叉,同时在上下、左右和前后三个方向即三维空间内发生作用,故称为立体干扰。
  立体干扰电场的形状有两种模式。一是"板块模式",是三组电流交叉干扰所产生的(图4-3-9之a)。另一种称"旋面模式",是将传统的平面干扰场绕平面上某一轴旋转,从而产生了三维的干扰场,如图4-3-9之b。

  (二)动态干扰的产生
  立体动态干扰电流的动力效应产生原理与传统动态干扰电流的动力效应产生原理相似,亦是使中频电流的幅度被波宽为10s的三角波所调制产生的。传统动态干扰电流只有两种动态方式,而立体动态干扰电流有三种以上的动态方式。
  在干扰场为板块模式时,有三种动态方式:
  1.对三组电流的调制相位相同,即三组电流的强度同时增大和缩小。其图形为立方体整体缩小后逐渐增大,再逐渐缩小,来回变化。相当于传统动态干扰电流的动态Ⅱ。如图4-3-10。
  2.三组电流中两组电流被调制,相位相反,另一组电流不受调制,保持不变。其图形相似于传统动态干扰电流的动态Ⅰ,但呈立体图形。
  3.三组电流依次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自动变化,按顺序进行。在任一时刻有一组电流由大变小,一组电流由小变大,剩下一组电流不变。
  在旋面模式时,根据围绕某一轴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范围不同而有几种动态方式选择。一般分为在90°范围内往返旋转、在180°范围内往返旋转、在360°范围内一个方向旋转。
(三)立体动态干扰电流的特点
  1. 立体的刺激效应:三组电流在三维空间交叉,能产生立体的空间刺激效应。
  2. 多部位的刺激效应:在六个电极包围的范围内有多个刺激部位。
  3. 强度的动态变化。
  4. 刺激部位的动态变化。

三、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基本与传统干扰电流相仿,具有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调节内脏器官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但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统干扰电流,对三维空间均有作用,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因此推论其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电流。但到目前为止,实验资料和临床观察资料不多。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对某些疾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的疗效对比资料不多。有些研究还得不出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比传统干扰电疗法优越的结论。在另一些研究中,有人发现虽然立体动态干扰电流对表浅组织的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方面与间动电流等相似。但对深部组织的作用,立体动态干扰电流明显强于其他电流。


四、设备和治疗方法
  (一)设备
  1. 仪器:国外在70年代开始立体动态干扰电的研究,我国在1980年自主开发出第一台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机,到80年代后期,技术基本成熟,产品不断改进。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厂家生产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机,有的采用微电脑控制和波形显示系统,能看到不断变化的干扰电场的图形。有的仪器内藏多个固定处方(如LDG- 3型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机),方便治疗。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机使用的载波频率一般为5000Hz,有些国产仪器仍用4000Hz。动态调制周期在国产仪器多为10s或10~20s,国外产生的仪器为60s。
  2. 电极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采用星状电极。每个星状电极上有排列成三角形的三个小电极,每对星状电极的左右两对小电极的方向相反,如图4-3-11。利用两个星状电极即可将三路电流同时输入人体。
(二)操作方法
  1. 电极的放置:治疗前将电极套上湿润的电极套,或在电极的导电面涂上导电胶,将两个星状电极对置或并置放于病灶区。
  (1)对置法:两个星状电极在治疗部位的上下或两侧反向放置。立体动态干扰电流法通常采用对置法,电流作用较深。图4-3-12。
  (2)并置法:两个星状电极在治疗部位表面同向放置(图4-3-12)。并置法作用较浅。
各路电流必须交叉是干扰电疗中的根本原则,在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治疗时,要尽可能在病灶部位达到立体交叉,就必须选用大小合适的电极,电极的放置方向必须正确。
治疗时应注意使星状电极的各个小极均与皮肤接触良好,以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进入人体。
  2. 差频的选择:为了便于应用和调节仪器,目前国外的仪器都提供了几种固定范围的差频,如表4-3-3。
表4-3-3 几种常见的差频及其治疗作用
  国产仪器的差频范围多为0~150Hz或0~200Hz任意可调。也有一些仪器提供几挡固定范围的差频选择,但与表4-3-3有差别,多为0~100、50~100、20~80、20~40、1~10Hz等。
治疗时可以按需要选用不同的差频,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五、临床应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禁忌证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