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生死念 |
光明 优雅
温暖
存在
黑暗 粗俗
寒冷 非存在。
1、生命和意识濒临消亡
这八组词是巴门尼德所看到的世间的两极。我试图借用它们来引出我对这个世间的认知。
这个认知的确定过程,相当复杂。可谓生死交替。甚至是从灵魂到肉体都经历了一次看不见的灰飞烟灭的消亡之后,才又再度聚拢在一起的。这像一种重生。亦像一次完整的修行。我先经历恐惧惊慌,将其视为灭顶之灾,亦是一种没有血腥的残忍。之后,我的生命和思想都随之跌进无尽的虚无。肉体和意识亦被抽丝剥茧般一点一滴的蒸发不见了。没有流血,却已经牺牲。直至消失。
本以为,我会彻底地消失在这个自己发现的黑洞深渊之中,并且永远得不到救赎。因为,由始自终这都是一场只有我一个人的思想探索行为。一个成年人的独立思考,他人无法参与,也不可觊觎。所以,只有我知道自己已面临最终的绝路。我没有宗教信仰,此时上帝不会来拯救我。
一切那样安静。却是一种闹轰轰的死静。是一种只有自己深陷其中、只有自己能感觉到的轰隆隆的不停翻滚的死静。天地万物都已消失,好似我已识破了天下最大的一个障眼法。
是这样的,我把人生由头理至尾,梳理了一遍。像看一部已经知道大半剧情的电影一样,冷静地端坐在自己人生的对面,不带悲喜的打量过去和设想未来。在这里用“未来”这个词,让人生看起来像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那是因为即便充满了不可预测、哪怕继续流离失所,甚至年老后疾病缠身贫困潦倒,但那仍然被称之为未来。
我从人生的第一个记忆开始回想。剔除了所经历过的死生悲欢和爱恨情仇,像写人生实验报告般,只存事件和结果的归纳过去。就这样,过去的二十多年被轻描淡写的掠过。无论当初是多么伤筋动骨的痛楚,又或者如何铺天盖地的辉煌成功,过去了就过去了,就像在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跟自己擦肩而过的路人,转头便已不再。若非要牵强地回头去寻,必是连个影子都打捞不着的。
因此过去的事,不值得费时重温。我便一直往前想,一直往前想。直到想到了一把没有温度的尘土。
之后,我又重复了一遍回想和预想。再一次回望已经走过的路,和正等着我走向的将来。
突然之间,那些我已经渡过的生命历程,包括出生与成长、奔波和流浪,以及疾病与死亡等等,包括现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以及即将难以预知的未来,均都错乱交替地出现在我眼眼前。就这样,我的过去和未来被我重新认识了一遍。得出来的结果是那样让人难以接受---人生,简真就是一个历时漫长的拼图游戏。
人生居然是一次拼图游戏。已经用过的字片,和等着我以后去摆弄安排字片,散乱于地。这些原本是一条随着时间而向前延长的直线,成为了断裂开的碎片,带着各个时期的挣扎和苦难、快乐和悲伤,摊在我眼前。这凌乱而无助的人生。
离崩溃只隔一瞬之间。
如果你看到一直以来自己都好好努力经营的整个人生,就像随时可以废弃的零件一样散乱地于地,你也会惊慌到想夺路而逃。谁不怕自己的那躺过血流过泪、痛过哭过、爱过恨过、悲过喜过的真实人生,居然真的只是一场早已命定的拼图游戏?
如果你看到一直以来自己都好好努力经营的整个人生,就像随时可以废弃的零件一样散乱地于地,你也会惊慌到想夺路而逃。谁不怕自己的那躺过血流过泪、痛过哭过、爱过恨过、悲过喜过的真实人生,居然真的只是一场早已命定的拼图游戏?
这种可怕意识在我大脑里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并带着我早已大失分寸的心,扑进了一个黑洞。并飞快地向下坠。向下坠。直到我已经感觉不到下陷速度。
我以为自己消失了。彻底被绝望捆绑住。像具尸体,漂浮在那个黑洞里。只有束手就擒的放弃。
只是,慢慢地,慢慢地,肉身与意识都得到一点知觉。随着这知觉越来越清晰,甚至感觉得到那被黑暗吸走的灵魂,正轻轻柔柔地上升。一点一点的上升。失去温度的生命,渐渐得到一种慢慢浸来的回温。这回升的速度温和而轻柔。像母爱般伟大而深厚。如同获得一种拯救,我逐渐与世间接轨。
只是,慢慢地,慢慢地,肉身与意识都得到一点知觉。随着这知觉越来越清晰,甚至感觉得到那被黑暗吸走的灵魂,正轻轻柔柔地上升。一点一点的上升。失去温度的生命,渐渐得到一种慢慢浸来的回温。这回升的速度温和而轻柔。像母爱般伟大而深厚。如同获得一种拯救,我逐渐与世间接轨。
然后,窗外午后的光阳,在眼前明亮。眨动双眼,我就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耳朵轻而易举地听见那些杂乱而遥远的喧嚣。是从外界传来的。
世界如此清晰。就连对面那些无法触及到的高楼、蓝天、从阳台上掠过的风,以及从天空上飞过的鸽子等等,整个世界的细节都有了质感。那房屋是房屋,那行人是行人,那道路是道路。天空和大地就在眼前,还有在楼下草地上行走着的人,以及奔跑的狗。
此时,尽管是一个人的冬天,我仍感觉到这是个温暖的世界。原来内心的平和,就是世界的恒温。
一切都回到了原状。那个巨大的黑洞被放置在一边。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微弱。此时,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经历了一次难觅归途的放逐之后,得到了一次珍贵的回归。
是的,在我获得这种认知的同时,亦难以避免的在我生命和灵魂中,凿出了一个巨大的不能填补的黑洞。这个黑洞像个旋涡,具备吞噬与生有关的一切意识的强大魔力。
是的,在我获得这种认知的同时,亦难以避免的在我生命和灵魂中,凿出了一个巨大的不能填补的黑洞。这个黑洞像个旋涡,具备吞噬与生有关的一切意识的强大魔力。
2、环境和人的情感
若世间是对立的,生命则是为验证这种对立而存在的。
因此,数千年以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朝代更改江山易主,繁荣昌盛落寂萧条,世界变来变去,人,却从来没有变过。一个人一生的所有经历依然是那些既定的程序。这个程序的步骤分为出生成长、学习,并以此获得工作、恋爱失恋,男婚女嫁、繁衍繁殖,然后抚育后代,直到衰老死亡。新的生命,再重复一次上一代人所经历过的人生旅程。
几千年前是这个程序,几千年以后的我们所经历的还是这个程序。没有任何调整和删减和增加。
因此,数千年以来,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朝代更改江山易主,繁荣昌盛落寂萧条,世界变来变去,人,却从来没有变过。一个人一生的所有经历依然是那些既定的程序。这个程序的步骤分为出生成长、学习,并以此获得工作、恋爱失恋,男婚女嫁、繁衍繁殖,然后抚育后代,直到衰老死亡。新的生命,再重复一次上一代人所经历过的人生旅程。
几千年前是这个程序,几千年以后的我们所经历的还是这个程序。没有任何调整和删减和增加。
现今人类的科技文明高度发达,可上天遁地,可穿梭太空,甚至起死回生,将人的寿命延长到八百岁。五花八门的科技改变了整个世界,却动不了那颗拳头般大小的心。
是的,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我们的欲望和悲伤,和数千年前的人们所经历的一样。更直接的说,就是,我们与古人所走的人生程序,是重复的。
原来人世的悲和喜,绝望和希望都是一样的。活在当下的人们总是在受伤的时候,以为只有自己承受了这样的痛楚。其实不然。伤害或者喜悦,并没有因为时间的区别而变强或变弱。你所能感受到的,亦正是别人所能感觉到的。
只要是人,就拥有欲望和野心,亦拥有脆弱和坚强,愚昧和智慧,悲伤和快乐,希望和绝望。所以,可以很肯定,在时间的洪荒中出现的“人”,是没有变过的。人心依然纠缠在爱恨情仇名利成败当中。所以痛苦和快乐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感受到的一切,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被前人承受过了。那么,我会比较庆幸,,人心不是从我这里开始荒芜的,在很早以前,人心就已经荒芜凋零了。绝不是在我们这个年代,人心才开始焦躁狂野失望绝望。
正如《圣经》旧约中所述那样:你所经历的,早已被前人所经历过了。我们,只不过是在重复的体验这个世间的对立。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重复。总以为自己在书写一个全新的传奇。
3、生存和生活
巴门尼德在公元前六世纪便把这个世界视为对立的两极,这八组词是他对世界的划分。公元前六世纪离现在有多远?那时候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内心,都处于怎样的状态?为什么那时候,人心就开始苍老?为什么那时候,就有人如此尖锐而矛盾的看待世界?
关于生存环境的细节,我不能揣猜得维妙维像。毕竟隔得太久远,且这不是路程的遥远,而是不能逆转倒流的时间距离。好在人类是具有智慧的生物。在更早的时期,便创造了用以记事的文字。
文字,可以带我们回顾历史。去寻找打捞一些数千年前的时间和故事。尽管文字记录的资料,总是难以完整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但至少能让现在我们想像,那个时代里的人们在光明和黑暗中的生活是何等模样。
前面我所指的生存,是没有思想的生存。而不是充满胡思乱想七情六欲功名利禄的生活。生活与生存有着本质的区别。生存是一种没有荣辱廉耻和道德观念,只求最基本的生命物种能得繁衍发展的原始本能。原始社会的先祖们,他们只有生存。无论是西方《圣经》中的记载,还是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都曾清晰地提到了人类祖先为了能让人类物种得以维系和繁衍,是经历了兄妹、父女、母子之间的“房事”,才得到延续下来的。而母系社会的产生也是是因此而来。
生存是很纯粹的物竞天择、强者生弱者亡的竞争手段。因为人类要先获得生存的机会,才能展开锦上添花的生活,亦才有条件去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方式。所以不择手段的去获得生存机会,是由原始本能使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道德礼数等观念来约束一个社会人的原始本能,但是,到今男性喜欢寻花问枊四处播种的行为,正是这种天性的一种体现。
生存可以用手段来形容,而生活并不能。生活是一个具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词语。
生活方式有很多种,看似能自由选择,却又不能由你选择。这里又涉及到宿命了,也跟我所说的那个认知有关。
生活方式有很多种,看似能自由选择,却又不能由你选择。这里又涉及到宿命了,也跟我所说的那个认知有关。
虽然,罗曼·罗兰曾说过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这位在195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兼音乐评论家,我为他对生命的至高信心,以及他为人类争取自由和明主的行为感到钦佩和瞻仰,但,我觉得他这句话简直是自欺欺人。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一定会有极端的不能扭转的偏执思想,否则难以支撑他为他理想进行终生不懈的战斗。思想方面的强者,永远不会输给对手,只会输给自己不够坚强和绝对的信念。因此,他需要不断地发表言论来武装自己的信念。又或者,他这句话是说给别人听的,是说给他想要鼓励拯救的劳苦大众们听的,而不是罗曼·罗兰他自己。
谁是弱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谁也不能轻视他人为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如深山里的孩子拼命背黑煤淘金沙换取学费,只是为了读书,希望长大后能换一种有轻松的生活方式,又如残疾人开收废站、老年人捡拾破烂换钱等等,这些芸芸众生,不管最后他们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都不认为他们是弱者。
又如,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勤恳耕种,满以为可以得到丰收。若是气候反常,干旱或者水灾,都能让他们的努力付之东流。但,你不能说他们是弱者。他们靠天吃饭。
有人是尊贵皇族,就有人是布衣草民,有人是盖世英雄,就有人是混世流氓,有人是巨大伟人,就有人是渺小裟弥,有人是良家妇女,就有人是青楼妓女。太多事情不是你努力争取就能去改变的事情,这就是宿命。正如一个人意外死亡一样,让你措手不及触目惊心,又何谈努力争取,加以改变呢?
生存是由赤裸裸的活下去意念去主导生命中的一切。而生活大部分时候是不能选择的,正因为我们过着一种难以事事如愿的生活,体会着其中的希望和失望,快乐和悲伤,所以,我们懂得悲悯人世,又或者变得愤世疾俗。总之,生存冰冷绝对,而生活复杂多变,都是难以交出满分考卷的课目。
4、空
公元前六世纪的生活方式是何等模样?我不想太复杂的还原当时的一切。根据时间的颜色来想像当时的一些生活场境。(对了,我从来没有说过,关于时间,我一直有自己的区别。时间无色无味,无形无状,但它有自己的特征,那就是时间有两个颜色。黑与白。)
公元前六世纪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各方思想亦于那时生产。代表各个派系的思想家、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墨家、孟子相续出现。(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影响最为深远的代表作品是《诗经》和《离騒》。
哲学思想太深奥,涵盖涉及的领域太广泛,已在芸芸众生的生活之上。我只是想换位思想一下,当巴门尼德如此看待世界的时候,我国正处于哪一个历史时期。这样,我好知道他离我到底有多远。
他们的白天和黑夜,一定是这样度过的:
夜里,秉烛视物。昏暗而闪烁跳跃的光线,让夜里可视之处有了既定的范围,超过一盏烛光所能照射的距离之外,一切便显得模糊。能亲眼目睹手中的光明如何被黑夜稀释,烛光带来的明亮终将被无尽的黑暗吞噬。夜里的世界,显得无比脆弱又神秘诡异。神鬼妖摩在失去光明的世界里载歌载舞。人类闭上眼睛,失去一切感知。仿如死去。
白天,太阳像现在一样给大地带来光明。但,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那时,能让生活变得轻松舒适的设备还没有发明出来。我们可以在文献资料里找出公元前六世纪时,地球的两端各地的整体发展。
本以为生活在社会生产能力低下、没有什么物质生活可言的年代的人们,他们顾不上思考世间万物的本质,因此内心应该是温和而混沌的,不那么敏感,亦不那么忧伤,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不想,他们只是比现代人早了几千年去体会人世的一切。巴门尼德正是如此。
出生成长的环境影响一个人的内心形成。若环境健康而温暖,在此空间下出生成长起的生命,性格温和,爱恨含蓄,大致能顺风顺水的度过人生。除此之外,在情感残缺内心压抑的环境中出生成长的人,他们孤独无助,呐喊挣扎,倔强沉默,几乎看不到希望,他们在生命还很稚嫩的时候,就会先行苍过去过。杜拉斯的《情人》中的十五岁的小姑娘就是最著名的例子,我们都曾被她那童年的苍老深深刺痛。
“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相当绝决的视角。像泾和纬黑和白一样,不存在妥协。
我知道尼采是天秤座的,那巴门尼德是否也会归属进凡事追求公天和谐的天秤座?否则,还会有哪个星座会将人世进行一刀两辨的分割?而人类,也就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可以被分划的世界里。
要学会把世间万物看清楚。从生命到情感、荣华与富贵,看透它们的本质,就会得到一个“无”的答案。也就是最伟大的阿拉伯数字“零”。如果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无”这个答案,那么曾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的人生得失,就会轻易释怀。面对那些尘世纷绕,可以轻松的“沧海一声笑”。
要知晓,那曾经生死势着的人与事,终归是要回到“无”这里来。万事转头已成空。
5、回到自己的生命里来。
这是一个孤独的生命。从出生伊始,便一直延续如影随行的寂寞。或者这个星座的人,天生就是寂寞的王者。哪怕她身处人群中心,也感觉到空洞寂寥。更何况,有那么多往事沉在心底,就更加自持自醒。
都说人不能守着回忆不放,其实,不是不放。而是回忆要守着你不放。
于是开始自我逃亡。日时渐长,也就学会了遗忘。遗忘一些深深浅浅的恨和爱。
停止暗底里与回忆纠缠的日子,已近半年。试着丢弃记忆的枷锁与生命桎梏。很多事情,以及很多的人,发生当时是何等重要,不曾轻怠,但,岁月终于把生命里的惊涛骇海变成无声无息的历史。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停止暗底里与回忆纠缠的日子,已近半年。试着丢弃记忆的枷锁与生命桎梏。很多事情,以及很多的人,发生当时是何等重要,不曾轻怠,但,岁月终于把生命里的惊涛骇海变成无声无息的历史。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要想不受回忆的侵扰,就要把回忆看透,甚至把这个世间万物都看透。去接受一个冰冷的科学理论---人类,不过是一堆可以分析归类的化学分子。这个科学理论,让人觉得不真实不可靠。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怎么就会是一堆数据清晰的生物元素呢?
正如日本动画《钢之炼金术士》,在把人体的各个组成元素一一例出来之后,却说:这就是一个轻薄的假像,这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单纯的希望,这是一个人。。。这不是一个人。
“这是一个轻薄的假像”。
有冰冷凛冽的寒气真串脊椎深处,这寒气振得灵魂都为之颤抖摇晃,甚至要产生一种带着理情的坍塌。灵魂是要为这冰冷的认识而坍塌。
有冰冷凛冽的寒气真串脊椎深处,这寒气振得灵魂都为之颤抖摇晃,甚至要产生一种带着理情的坍塌。灵魂是要为这冰冷的认识而坍塌。
太过理性的看待世间,就会失去生命由始至终都应该具有的一种懵懂感。这懵懂感,更像是一层保护膜,让一个人的情感得以梳理通畅,让情感得到健康发展。否则,就产生思想的沉疴,会对生命失去信心和热情,进而去思考活着的目的和原因。
你看,人这么艰苦的活着,努力地学习走路奔跑、读书学习、寻找工作、恋爱失恋,建筑家园、生儿育女,当人努力地一步一步向既定的目标走去,途中要接受多少挫折和失败,要流多少眼泪和鲜血,要付出多少尊严和骄傲,要吞下多少委屈和不甘,要失去多少梦想和快乐,人付出了那么多却得到那么少,即便是得到了人想要的,可是最终又如何?不过是化为一把尘土回归大地。没有人记得你来过,你自己也不能证明,因为你已经永恒的死去了。
把这一切看得那样透彻之后,还有谁能坚持认为生命的热度,依然那么炙手?
把这一切看得那样透彻之后,还有谁能坚持认为生命的热度,依然那么炙手?
当失去信心和热情的生命,却又不得不继续时,情感会发生错乱,甚至堵塞。变成一种情感障碍疟症。因为当你把生命看得太清楚,这生命就成了时间的零件,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
6、悟
要说明世界是对立的两极化,其实很易。我们的时间就是对立的。
我们从出生便无时无刻地在度过的,用来计算寿命长短的时间,不正是只有黑夜和白天的区别吗?中国有道家学说等各种学术派系,而我只是一个绝对渺小的地球生物,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获得由自己生命展开的思考的认知。这认知什么也不能代表,只能代表一个渺小人物的终级认知。
其实,最好是不要让更多的人接触种消积的观念。这种观念戳破了功利名禄的浅薄,亦道出了生命的脆弱,让人生变得更加没有乐趣。因这种观念,会让人的内心产生一个巨大的,永不能弥补的黑洞。
虽是一个不能弥补思想黑洞,但有一个方法让我们明知生命中有个无底黑洞,却不受它影响。可以让我们从迷失的地方得到回归,重新回到我们原本的生活,继续我们日以继夜地忙碌人生。
这是一种难得的回归。此时最服贴的说法,是宋朝禅宗大师青原思行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后再看,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因为悟透而获得回归,这是一种平静的快乐。

加载中…